根据讯风卫的情报,张献忠在黄州府不仅败了,而且辛苦数月发展的六七万大军,大部分都投降了左良玉。
这算是给经历新野大败的左良玉猛回了口血,让左良玉麾下兵力恢复到了十万左右。
并且在这次大败中,张献忠是险死还生——尤其是脸部受箭伤,令其毁容,几乎丧命。
同时讯风卫还反映,张献忠在黄州府的一系列战斗中,麾下又出现了一位勇猛善战的骁将,名王兴国,外号三鹞子。
据说乃是张献忠新收的义子(非养子,没改姓)。
这让刘升又不禁感叹,张献忠选拔将领的眼光倒是比其打仗本事高多了。
看完情报,刘升便对马金水道:“张献忠部、革左五部以及左良玉部的情报要持续搜集,盯紧他们的动向。
另外,接下来一段时间,讯风卫需多向襄阳、德安、黄州、承天、荆州、汉阳、武昌诸府安排谍探,为我军攻取湖北做好情报准备。”
马金水抱拳应道:“是!”
待马金水退出去不过半个小时,李长文又来求见。
刘升知道李长文政务繁忙,一般不会主动来找他,待其入殿礼毕,便问:“李先生有何事?”
“特来向大帅举荐一青年才俊。”
刘升听了奇怪道:“先生署理政事堂,要是遇到良才,可直接任用。如今专门来向我举荐,莫非这人才能特殊?”
李长文听了也忍不住赞一句,“大帅英明——此人之才并不在政务,而在军略。”
又是军事人才?
刘升听了期望便大大降低。
倒不是他不缺军事人才,而是之前阎尔梅自称军事型人才,可实际上却在政务、外交上更出色,让他对军谋型人才没那么期待了。
事实上,崋部如今一路打胜仗,靠的是先进、精良的武器装备,外加训练有素、纪律严明的将士,而非什么军略奇谋。
不过李长文好心举荐人才,刘升当然不会冷落,于是笑道:“先生便说说此人吧。”
“此人名叫马世敏,字伯愚,就是汝阳城中一秀才···”
根据李长文介绍,这马世敏就是汝阳城中人,父辈小有家资,本人曾是汝阳有名的神童。
只是马世敏自从十几岁中了秀才,便连着三次乡试不中,家里也因为其母亲一场大病以及其本人读书花销变得拮据。
据李长文所讲,这人之所以屡试不第,是因为中秀才后读书太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