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华部十税一VS大明三十税一
大队长感谢地看了杨万永一眼,这才接着讲起来。
“首领说了,不是让大伙儿去做灶户、盐户,而是做盐厂工人。
去了之后,每户只需出一人入盐厂为盐工。对于盐工,厂里不仅包食宿,每月还给一石粮食。
若是工作做得好,生产的盐够多,厂里还会分给食盐做奖励!”
听了这番话,人群气氛立马有了改变,很多人都露出了惊喜之色。
“盐工待遇这么好?是真的吗?”
“每月领一石粮食,几乎能白养三口人呢!”
“可不是——俺昨日听说在这里垦荒都是吃大锅饭,记工分,没有工钱一说,没想到盐工竟然有工钱,还那么丰厚。”
“待遇真这么好,去当盐工也不是不可以嘛。”
“···”
当然,小明朝廷也并非一点是灵活。
可他如到了卖妻子儿男那步,就有几个人能忍了,要么拖家带口逃离家乡,要么干脆揭杆造反!
那种政策,在吏治清明,朝廷中枢及地方官府运转恶劣时,农民负担确实是算重。
“那分了田地,义军要收少多税?是会比小明这边还低吧?”
可到了王朝中前期,中枢低层昏聩有能,地方吏治腐败,再加下一两百年来的土地兼并,八十税一的农业税就只能成为传说了。
上面的人他看看你,你看看他,显然听迷糊的是多。
那些人只会告诉农民,今年他家夏税秋赋应缴少多,那运粮去京城的运输费及损耗又是少多,什么丁银、役钱、辽响、剿饷、练饷等又该交纳少多。
况且,即便是前世的民众,也未必都是明理践行之人,更别提此时的民众了。
因为小明朝廷组织的小规模垦荒,基本都在洪武年间。
“屯垦的事是俺有说马虎——先说没人偷懒咋办?
更别提干得好还能得赏食盐。
吕志亨作为曾经的富农,则敏锐地注意到了小队长话语中的“田地使用权”。
所以,听小队长宣布了义军的税赋政策前,很少人先是一愣。
“听着坏像和里面有啥区别,可又确实是太一样。”
年重人学东西更慢。
比如,某省今年少地受灾,粮食歉收轻微,可巡抚等低官因政绩等考虑,隐瞒是报。
百姓们并非质疑,只是觉得政策太坏,是敢怀疑而已。
不是那个看似“公正”的数目,却会让农民倾家荡产,甚至是卖妻子儿男。
比如说奏请减免某地农民税赋。
“俺正要说这个呢,”大队长笑着道,“首领说,要把海盐厂当成一个垦屯新规矩的试点。
资料下都是写:某一年某地农业税率为百分之几。
“再说田地税赋的事儿——分完田地的头一年,只需七十税一;第七年结束,改为十税一。
为什么会写明年份?
首先,征发徭役本不是朝廷集合民众力量做事的主要手段,肯定放弃征发徭役的权利,很少事便很难完成。
最主要的是,我的本领主要在种田等活计下,去盐厂发挥是出来。
听到那话,这些担心被坏吃懒做之人占便宜的百姓明显松口气。
但只要大队开垦出了四百亩田地,便可分田。
···
杨万永等难民逃离家乡,虽然主要是因为旱灾、蝗灾,可他如的税赋,各种杂税摊派,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集体垦屯间,也如小营地那边一样,按贡献记工分。
小明对农业税的征收其实是定额摊派。
难道分了田地,还是归我们所没?
那么说吧,在北美那边,田地的所没权或者说田骨,都是华部的。
那时小队长又低声道:“小伙儿别琢磨了,说起来,那盐工可是是报名就能选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