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五章 贾张氏的“姐妹”

除潮湿天气外,冬季气候寒冷干燥,人体皮肤也变得干涩粗糙,甚至表皮脱落,也容易使皮内神经末梢受刺激而发痒。皮肤瘙痒可分为局限性和全身性,局限性常见的是外阴、肛周部位的皮肤瘙痒,还有头皮的瘙痒。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全身性可分为老年性,季节性等,比如到了冬天,冬季瘙痒症较为常见。缓解方式有保持卫生,用盐水洗脚,用醋泡脚等。

干燥原因,天气原因李平安是不用考虑的,他只考虑是真菌引起的脚气就行。

当时并没有能够杀灭真菌的西药,只能用中药进行治疗。

中医对于脚气、足癣主要采用外治法,其所运用的中药多为具有清热燥湿、解毒杀虫之功效的药物。常用的相关药物有:马齿苋、苦参、百部、苍耳子、地肤子、枯矾等。可用这些药物煎水泡脚。

华佗膏、脚气散等。

可以将这些药物外敷于患处。

如果患者的足癣反复发作,中医认为其是因湿热下注、日久气血亏虚、肌肤失养所致,可内服一些具有清热、除湿、解毒、养血润燥等作用的中药来辅助治疗。例如龙胆泻肝汤、二妙丸、四妙丸等。

龙胆泻肝汤为清热剂,具有清脏腑热,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经湿热之功效。

二妙丸使用苍术、黄柏等,制成丸剂或汤剂。

主治湿热下注证。筋骨疼痛,或两足痿软,或足膝红肿疼痛,或湿热带下,或下部湿疮,小便短赤,舌苔黄腻。

方中用黄柏(炒)、苍术米(泔水浸之后再炒)各15g。

四妙丸为祛湿剂,具有清热利湿之功效。

用于湿热下注所致的痹病,症见足膝红肿,筋骨疼痛。

方中用苍术、牛膝、黄柏(盐炒)、薏苡仁等份。

这两种药都能用于医治脚气。

脚气散具有下气消肿,利小便之功效。主治脚弱上气,痹满不能食;胀肿;兼疗风虚冷胀不能食。

方中用牛膝、硇砂、细辛、丹参、白术、郁李仁(去皮)各三两。

李平安给刘欣开的药是几种用于泡脚的中药和华佗膏。

华佗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末年,由名医华佗所创。

华佗膏最初用于治疗各种伤痛,其起源可以追溯到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他使用一种名为“麻沸散”的药物为病人进行麻醉手术,并使用名为“华佗膏”的药物治疗各种伤痛。

尽管华佗膏的原始配方已经失传,但后世医家根据华佗的医术和《伤寒杂病论》中记载的药方,推测华佗膏可能含有当归、川芎、白芷、吴茱萸、细辛、桂枝、芍药、甘草等药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华佗膏的配方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所发展和变化。

在唐代,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记载了一种含有当归、川芎、白芷、细辛、甘草、防风、羌活、独活、葛根、麻黄等药物的华佗膏药方。

到了宋代,陈自明在《妇人大全良方》中记载了一种含有当归、川芎、白芷、吴茱萸、细辛、桂枝、芍药、甘草、防风、羌活、独活等药物的华佗膏药方。

明代和清代的记载中,华佗膏的配方进一步丰富,增加了没药、乳香、冰片、麝香等药物。

现代,华佗膏的配方经过进一步的完善,形成了多种不同的版本,用于治疗癣症湿气、脚趾痒、鹅掌风等症状。

此外,华佗膏还被研究成以传统中药配以西药制成外治癣症、湿气、鹅掌疯等疾患的药物,展现了其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价值。

华佗膏的历史不仅体现了其在中医药领域的重要地位,也反映了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和演变。

六院所使用的华佗膏是从同仁堂购买的一种中成药,大概成分是蜡梅油、樟脑、苯甲酸、水杨酸、黄凡士林、石蜡等,具体如何不得而知,但却是很有疗效的。

将方子开好以后李平安发现刘欣偶尔还会咳嗽一两声,他怀疑是肺炎,想要给刘欣把把脉,诊断一下,不过却被拒绝了。

刘欣开口说道:“咳嗽是老毛病了,我早就习惯了,医生,你不用给我开治疗咳嗽的药,只给我一点儿治脚气的药就行!”

李平安有些为难。

咳嗽产生的原因很多,例如呼吸道感染、过敏性反应、气道刺激等。

他觉得有必要给刘欣仔细的诊断一下,但看她的态度似乎并不乐意。

就在李平安犹豫如何处置的时候贾张氏说道:“她这种病是老毛病了,找医生看过但没看好,只是偶尔咳嗽几声而已,你不用太在意!”

刘欣也是连连点头。

李平安只能作罢。

将方子给了贾张氏两人,让她们到药房拿药了。

下班以后李平安夫妻两个一起到四合院儿吃晚饭。

刚到家里就发现三大妈也在,她端过来一碗鱼汤说是要给李业兄弟两个,一会儿刘兰可能过来,她就不邀请李业两兄弟到阎家吃饭了。

徐氏感谢了几句,说道:“你家老二的对象也要到中院儿看电视吗,我一会儿也过去看看!”

三大妈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