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亮和邓澄澄是一对已经结婚了十年的夫妻,在结婚之前,他们经历了好几年的婚姻长跑,终于在自己的人生四十二岁,迎来了自己的婚后十年。
像许多的上班族一样,他们需要管理老人、孩子,顺带着再管理好自己的工作、生活。
每天,他们的每分每秒,都好像是上好了发条的闹钟一样,需要不停的去忙碌、去奔波,才能令自己的生活不至于停滞在原地、停滞于人前。
他们就好像陀螺。
生活,已经让他们不再需要有人在后面抽打,自己自顾自的自然而然就会在那里拼命的转起来。
“哎,我说老张,我跟你说,你今天晚上记着去买一下菜哈。”
行走在家旁边的地铁道里,邓澄澄在那里边往前挤、边对着自家的老公交待道:“咱小区东边的那家天天乐超市的菜不新鲜、还贵,你以后啊还是去西门的那个菜市场好。
不过,那个西门的菜市场呢,买的人多,关门还早。
你看看,你能不能先从你们公司早一步出来啊。
反正,你们公司也没有什么人管你,早一步下班,或者是中途的时候你早一点出来,买完了再回去也不迟嘛。”
“邓澄澄,咱们家离我公司有多少站路你不知道啊?你还让我早点回来?这来回的车票钱,我都可以买好几把青菜了,你有没有算过这个成本啊?”
电话里,张亮显然对于自己要中途回家买菜这事十分的抗拒。
但是,他又不好意思在电话里面明说。
他只是告诉自己的老婆:“老婆,我跟你说啊,我们最近设计院要进行改制了,听说啊,许多的老人,都要被分流走了。
在这个节骨眼上,你就让我安淡一点吧。”
“啊,你们设计院要改制了啊?”
一听到这个消息,邓澄澄顿时也是有些慌了。
俩人是大学设计系的同学,大学毕业之后,他们本来没有走到一起,反而是在社会上兜兜转转了很多年,直到某一次大学同学聚会的时候,俩人这才看对了眼,然后,才在一起的。
婚后,张亮选择了依然在他的设计院上班,过着吃不饱、但绝对饿不死的“小康生活”。
邓澄澄则是选择了一家外企的广告公司,朝九晚五的过着自己的小日子。
俩人的工资都不算低,在燕京还有着属于自己的房子。
可是,城市里人的竞争与压力,依然让他们感觉压力极大。
最大的压力来源,自然是来源于孩子了。
“算了,这个时间点上,你确实还是在院里好好呆着比较好。”
虽然张亮所在的设计院属于国企,福利待遇很好、工资却是不高。
可是,邓澄澄依然不希望他放弃这么一份稳定的工作。
“对了,上次让你去找的人,你找到了吗?我听说,我们隔壁田家的那个小子,马上就要入实验二小了啊。
老张,我告诉你,你再不抓点紧,咱们妍妍就进不了好的学校了。”
又是教育焦虑。
身为外地在燕京扎根的俩人,对于教育资源的问题,显然是极为上心的。
他们在拼劲了全力的想要让自家孩子上好的学校这一点上,分外的同心。
可是,由于他们俩人都没有什么太大的人脉,在燕京这种地方,他们的工资,也仅够他们能够在这片不是学区房的地方买上一套房子。
想要换一套更新的房子,那就得俩人换工作、投入更多的钱。
这对于俩人来说要,根本就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所以,他们俩人只能采用以往时候最常用的老办法:找熟人。
“我找啦。”
身在设计院的张亮显然为此也很头疼:“可是那些人都说,实验二小是咱们区里最好的小学,一般的人根本就不可能进,除非是你要么在实验二小的附近有房子,要么就是有极大的关系。
实在不行,赞助一笔钱也行。
可是这些,咱们俩人哪个都办不到啊。”
“那怎么办?”
邓澄澄很焦虑:“那咱们妍妍就不上实验二小啦?眼睁睁的看着隔壁老田家的臭小子上实验二小,咱们的妍妍,就只能上隔壁的中关路小学,那不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