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面窄的地方五六丈,宽的地方近十丈。河上修建木桥。
众人自桥上经过。此地狭窄,又是河湾处,河水在此奔腾折返。进击水岸,退击后浪。轰鸣如野马狂奔。浪花四溅。桥上湿漉漉的。如不是军帐横卧在眼前,赵榛几乎觉得此地是一处景区的秀丽溪涧。有山有水有人文。若是后世,当为旅游胜地!
前方一里多地,就是虎牢关。
虎牢关,不是一处孤单单的关隘,而是一座略有些规模的关城。当中修建了关门、关楼。墙高楼伟。逼仄的关门将东西进出道路卡在当中。又沿着山麓,向正北与西南两个方向修建了绵延数里的城墙。又修建了几座楼阁。城墙上,军旗招展。士兵们沿着墙垛一字排开。知道来的是大人物。所以,个个挺立肃穆,不为寒风所动。
地势慢慢抬升。
勤务士卒上前将诸人的马牵走。赵榛回眼一看,风追雪蹄腿腹下,沾着无数的灰浆黑泥。寒风之中,早已被冻成一团团脏兮兮的冰疙瘩。远看,几乎认不出它本来的模样。再低头看看自己,腿脚与披风后摆处,也黏着污泥。衣服潮湿,阴冷得很。众人莫不如此。
一路行来,马踏飞泥。免不了飞溅到众人身上。都想着赶紧歇息下来,洗个热水澡,换身干燥的衣物,才是首选。
众人拾阶而上。
随折彦质进到关门后,众人发现门洞当中凿了一条向上的甬道。甬道很窄,近十米高度。半途,还有一道转折。仅能容许一人上下。
甬道里,台阶又陡又高。赵榛紧跟在折彦质身后。几次抬头,昏暗的通道中,除了他的背部与两旁湿漉漉的墙壁,没有其他景物。便一心低着头往上爬。这一路上去,几乎手脚并用。可谓狼狈之极。
等赵榛再抬头时,折彦质已经候在上方。弯身向赵榛伸出手。赵榛手搭上去,被折彦质巧妙一拽,身体到了城墙之上。
眼前顿时一亮。
明亮的天空,复现于前。空气凛冽而新鲜。通道中气象晦暗,有一股霉味。城墙上,沁人心脾。
举目望去,关城上别有洞天。东西墙垛之间,城墙足有两三丈宽。通道出口处,南北横着一幢关楼。三层楼高,算不上巍峨,亦不局气。没有浓墨粉饰,但红顶灰墙。窗棂上糊的麻纸雪白簇新。显然,有心清理过。自此半里地外,北边、南边两处,又各修了两幢楼。
回头一看秦桧,更加狼狈。赵榛有两次滑了脚,重重地踩在秦桧幞头上。而他的大氅又太过宽松,在甬道里四下碰擦。所以,赵榛见秦桧一头一脸泥瘢污渍,满脸愠色。
未待折彦质将休憩场所说清楚,秦桧已急不可耐地催促过去。
南边。一处朝东的楼阁,被辟作下榻之处。二楼,数间房屋。赵榛住在最当中一间阁楼。秦桧在南边一间。
赵榛被人前呼后拥进入屋内。秦桧才走到自己的房门前,与王襄、折彦质等人挥手道别。
一进到房内,秦桧等候了片刻。士卒将他行李送来,候在门下。
屋外,嘈杂声音逐渐消散。秦桧慢慢从椅子中站起来,踱到门前。漫不经心地往外看了看。一瞥之后,立即挥退门下士卒,将门窗全部关闭。转身,疾步走到书案前。
案上摆着笔墨纸砚。秦桧顾不上磨墨,拿起笔,用舌头舔湿。飞快地在纸上写了几个字。写完之后,又仔细回想了一番。确信没有错误后,松了一口气。小心地将纸条折起来,收进锦囊里,在袖中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