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与金人约法

汴夏 李火韦 1692 字 26天前

刘心隐在东九里亭前记录了一些名单。此时,已经交给赵榛。自愿报名了不少人。赵榛让挨个来到跟前,逐一了解。最终,选了两人。

最受赵榛青睐的是沈星。

沈星与沈汉,虽是亲兄弟。但是,二人实为两种风格。沈星偏文,沈汉偏武。赵榛询问了一番,知晓沈星已经身具功名。三年前,朝廷重开科举考试。沈星一举中了会试举人。今年,本是大比之年。战争在即,只怕要耽误了。相比之下,沈汉在官学中读了几年,始终无心问学。诗书文章,毫无长进。沈汉平时喜欢耍枪弄棒,偏爱武备之说。他本想转到官学的武士斋舍,专修武备科目。奈何沈充不同意。所以,至今身在草莽之中。宋朝看重功名学问。如此来看,此兄弟两人在功名上如云泥之别。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

众人当中,沈星表现沉着冷静。胸有城府,宠辱不惊。赵榛自觉他是完成任务的最佳人选。

反复权衡之后,又挑了个叫华义的礼部小吏。

华义虽然没有出身,但是熟谙外交。他一直从事接待外国使节的具体事务。并且,胆大敢言,言词有谋有勇。当下形势中,这样的人方合适。城下谈判,不能一味委屈求全、退缩忍让。否则,不仅达不到目的,还会助长敌人气焰。提高要价。只有临危不惧,敢于争锋,才可能争取一线机会。

赵榛坐在位子上,看着两人。

“战国时,蔺相如陪赵王在渑池与秦王相会。宴会上,秦王仗着兵强马壮,屡次羞辱赵王。蔺相如不顾个人安危。毫不畏惧,立即迎头反击。最终,秦王没能占到赵王一丝便宜。这即是渑池之会的由来。彪炳史册,二位必了然于胸。”

二人点头称是。

赵榛从案后站了起来,绕到两人跟前。踱了几步,回过身继续看着二人。

“现在的情形,与渑池之会何其相似!金军势大,我朝兵力有所不逮。所谓弱国无外交。你们代本王送信到金营,就是羊入虎口。稍有不慎,可能斧钺加身,身首异处。所以,这看似区区一件小事,实则非常凶险。”

原来,黎明时分时,王府周围流民自发为赵榛送信。流民手无寸缕,赵榛当时感慨万千。一旦汴京城破,这些流民甚至阖城百姓,势必最先遭受战争的磨难。赵榛心有不忍。临时作出决定,派得力之人投书金军。希望斡离不与粘罕能约束麾下军士,不要屠戮劫掠平民百姓。

小主,

华义心直口快,抢先道:“殿下以渑池之会比喻,小的岂能不明白?殿下良苦用心,与金国人周旋,既要讲谋略,又要讲勇气。眼下,勇气乃首当其冲之选。更加需要果敢无畏。殿下放心,我虽然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但身上还有几根硬骨头。不畏权贵,不畏强暴。更何况,殿下的安排乃为苍生立命。乃浩然正气。我更加不会畏惧,必定据理力争,不辱殿下重托!”

沈星思索了一会,等华义说完,才缓缓道来。

“弱国无外交。殿下这番话令学生深思!这二年来,我朝与金国之间种种事迹,哪次不是以我朝忍辱媾和,签订城下之盟告终?满朝官员,哪个不是满腹经纶,读圣贤书长大?可为何大敌当前时,对圣人的教诲视而不见、抛之脑后?学生百思不得其解!今天,殿下这番说词。实乃回答了学生一直的困惑。弱国无外交!正是我朝羸弱,所以金人才步步紧逼。肆意侵辱。弱国,首先弱在心弱气弱。面临强敌,心气不足,话还没说出口,心中已经胆怯了。如此,怎能与之抗争?殿下之用意,既要拯救百姓,也要向金人表明态度。我朝眼下虽然弱小。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仍然毫不畏惧,敢于扞卫!”

沈星几乎一口气说完。开口前,他在心中认真斟酌过。虽然没有华义言词慷慨激昂,但是切中时弊。赵榛的只言片语中,他立即将之与现实联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