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民间结社

援明传 不必尝 1721 字 14天前

将众人扶起。

村民们热情的邀请战士们进去喝茶。

尽管欢迎之至,奈何囊中羞涩,实在拿不出什么好东西招待他们。

王驱燕推托不过,只能却之不恭!

加之长途奔袭了几天几夜,已经很久没有好好的休息了。于是,命令部队就地扎营。

午后的阳光温暖,就算是年轻人,也会困意难当,抽出一把稻草垫上,钻进睡袋里,冲刺的劲头过去,合上眼,很快便进入了梦乡。

众人簇拥着王驱燕,进入了村中大屋,为了表示尊敬,还请来了村里的举人老爷作陪,这让小将军王驱燕...受宠若惊。

举人老爷名叫宣国柱,天启七年中举,崇祯十三年中进士。

有明一朝,276年,共有举人十万左右,进士约两万五千名。

也就是说,平均一个县、一年也不一定出一个举人,极端情况下,有些小县城,十年也出不了一个。

而且,秀才、举人、进士是功名,他们享受的特权,是后世的学子无法比较的。

所以称呼一声举人老爷,并不过分。

宣国柱谈吐不俗,在这样的一个乡下小村,确属少见。

得知来者是收复江南的汉家军时,宣国柱很是热情,寒暄之际,值班的战士,把阮大钺押了进来,此乃要犯,自然要随时看管。

宣国柱显然认识阮大钺,看着这位臭名远扬的尚书大人,眼中露出了一丝震惊。

拱手问道:“小将军怎么称呼?”

王驱燕很是谦逊:“好叫举人老爷得知,督爷赐名王驱燕,取自岳爷爷的北伐诗。长驱渡河洛、直捣向燕幽。”长久的文化培养,他如今也算是文化人了,难免显摆一番!

宣国柱眼睛一亮,能得督爷赐名者,自然非同凡响,哈哈大笑道:“驱除鞑虏、收复燕京,好名字,好气魄!早就听闻汉家军悍勇无双,今日一见,果真是名不虚传。”

王驱燕见眼前这位举人老爷,对他们汉家军还有些了解,不由客气的回道。

“都是督爷的功劳,若是没有督爷带领我们,怕是现在,末将还在乡子里,为了寻口吃食...而发愁呢。”

宣国柱眼中充满了赞赏。

“王将军过谦了,卢小督爷是当代真正的少年英雄,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加冠之年便收复了半壁江山,真正是...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老督爷得此麒麟儿,也当含笑九泉。”

文人讲话就爱虚夸。

如此滔滔不绝的一大套,却令王驱燕十分的受用,满脸的赞同。朝着督爷的方向,虚空拱手道。

“小督爷自然是...天下无双!”

“哈哈!都说强将手下无弱兵,王将军年纪轻轻,便能在万马丛中,生夺敌军重臣,真是英雄出少年啊!”

宣国柱也不忘夸奖了王驱燕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