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 请您继任天师之位

聊斋大天师 玄素君 3114 字 1个月前

一轮明月当空,为银装素裹的鹤鸣山笼上一层轻纱。

月光下,长青子坐在院子里,望着石案上那柄金瓜锤,目光逐渐变得坚定。

“我本人劫难过,日间又被劫气蒙蔽清明,居然做出强抢天师剑,更是要因怒杀害同道之事……”

“这是人劫、魔劫一起来了,怎么看都是身死道消的局面,多蒙小天师心宽如海,以大慈悲心助我脱劫。”

“如今我只要勤加修持,再积累些功德,便有成就天仙之望!”

“左不过是些修炼法门而已,以小天师的心性,就算得了我的秘法,也不会用它来害我,我还犹豫怎地?”

接着长青子就站起身来,从静室中取出笔墨和一本空白的法本,然后又回到院子里,借着月光将自家修持的五岳真形密篆详细书写下来。

似长青子这等只知闭门苦修,不善同人交往的性情,往往容易钻牛角尖,这也是他被劫气扰乱心神的原因之一。

但心性耿直之人若是受人恩义,大多会“以涌泉相报”,否则便会觉得自家亏心。

至于张牧之是不是算准了长青子的心性,才大大方方地将金瓜锤留在这里,那就只有张牧之自己知道了。

长青子手中狼毫笔挥动不停,同时心中也在暗暗盘算:

“我曾演算天机,知晓天地劫数将至,只有成就天仙正果才有超脱的机会,否则便要和天地一起同归混沌……”

“所以我心中才急躁了些,失了道家清净之意,这也是我的劫数提前到来的原因。”

“我自开始修炼便极少下山,虽不曾作恶,但那行善救民,积累功德的事儿也没做过几件。”

“对此方天地而言,就如同只索取而不付出一样,如此怎能证天仙?”

“若要平日里,我现在才开始做事,是万万凑不够证天仙所需的功德的。”

“但大劫之中便有大机遇,天灾频发,巨妖大魔出世,只要能做成一件事,救助的百姓当以万计,何愁功德不立?”

“小天师才多少年岁?他兄弟两个所积功德都在脑后显化成金轮了……这定然是在大劫中得了机遇。”

“我唯有将五岳宝印炼制圆满,心念一动便能镇压妖魔,如此才好下山行道,这样看来这五岳真形密篆是非得传给小天师不可了。”

不一会儿一页纸上就写满了蝇头小楷,长青子轻吹一口气,墨迹就迅速变干,然后翻页继续书写。

五岳真形图仅有五枚似字非字,似画非画的符文,但长青子在法本中书写的字迹却洋洋洒洒数千言,皆是他领悟的玄妙之理和具体修炼法门。

三日后,张牧之正在天谷洞中参悟《地煞七十二术》中的一些实用法术,就见一道轻烟从洞外飘了进来。

轻烟落地变成赤都神将,单膝跪在张牧之面前,呈上一枚色泽温润的白玉牌:“主公,末将幸不辱命,前来缴还法旨。”

张牧之随手拿起玉牌,打量两眼后收进袖子里,笑着询问:“闽地距此虽然遥远,但以你的神通当用不了三天才是。”

赤都神将脸上马上显出诚惶诚恐的表情:“主公恕罪!是那蛇精刚开始时还心存侥幸,不肯乖乖就范,属下着实费了一番功夫才将他收拾服帖了……”

张牧之也懒得拆穿他的鬼话,只是摇头笑道:“你也无需在这里作态,且起身站在一旁,长青子到了。”

赤都神将嘿嘿一笑,站起来退到张牧之身后垂手而立,就听洞外长青子的声音传来:“小天师在否?贫道厚颜来请小天师到我那观中一叙!”

张牧之起身后哈哈一笑:“我等的心焦难耐,真人来的何其晚也!”

两位真人相互行礼后寒暄后一起回到太清观中。

太清观炼丹房中,长青子从袖子里拿出一册法本和一个黄皮葫芦,双手捧着递给张牧之:

“星辰之精太过贵重,小天师又对我有成道大恩,贫道自感这《五岳真形密篆》难以回报,这葫芦里是我当年炼制宝印后剩下的五岳山根精粹,愿一并赠予小天师。”

张牧之大喜,连忙接过来后躬身:“多谢真人厚赐,贫道欲炼一副宝甲,正需这山根精粹。”

双方客套几句,长青子又道:“小天师这金瓜锤是锻造完成的兵器,若想将其再熔为星辰之精,需得以三昧真火煅烧七七四十九日方可。”

张牧之摆手笑道:“无需四十九日,前番助我和真人对阵那位师姐实是火中精灵化身,不拘是何等宝矿神钢,到她手中三两日便可熔为汁水了。”

长青子恍然,先是再次向张牧之致歉,然后才开始讲述《五岳真形密篆》的玄妙:

“五岳真形图在我道家流传甚广,不拘是全真、正一道士人人皆会,原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

“凭之炼成法印,也仅能让修行浅薄的道士过山川河岳如履平地,不会被虎豹豺狼所伤,这对我等阳神真人而言却等于无用了。”

张牧之点头:“正是如此,然我见真人那宝印祭出便如五岳压顶,煌煌之威几不可挡,故而才起了探究的念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长青子笑着解释道:“实不瞒小天师,我这一脉虽为全真龙门派弟子,却未得金丹大道完整传承,缺了丹成之后‘丹破神出’的法门。”

“于元末动乱时我和家师一起颠沛流离,最终在青城山立下门派,师父坐化后我又修持了二十来年才侥幸结丹。”

“然而若想打破金丹成就阳神,那简直是痴心妄想,无奈之下我便四处游历寻求机缘,也许真是上天垂怜,让我在东岳泰山发现了一面刻录了五岳真形的石碑。”

“石碑上铭刻的五岳真形图和《抱朴子》等诸多道经中记载的并无不同,然而却多了许多小字,详细介绍了五岳真形的修持之法。”

“原来,这东、西、南、北、中五座山岳,不仅是土行之源,是天地之根,而且它们还能和人之五行相对,且各自执掌了天地大道赋予的权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