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场考试,考四书五经。
这是最后一场重要考试,也是最能考验学问的一场。林焱早早就到了考场,发现今天的气氛明显不同。
考官们神情严肃,巡查更加仔细。而考生们也都屏气凝神,不敢有丝毫懈怠。
"开考!"随着钟声响起,考官开始宣读题目。
今天的题目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经义理解,第二部分是章句训诂,第三部分是史论结合。每一部分都极为考究功底。
林焱看着题目,不禁点头。这些题目都很有深度,而且处处都藏着机关。
比如第一题:
"《孟子》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试论其义。"
这题表面上是在考经义理解,实则是在试探考生的政治立场。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个考验。
林焱沉吟片刻,开始答题:
"孟子此言,非轻君也,实重民也。盖君之所以为君,在于爱民。民心所向,即天命所归..."
他的回答既不失经义本意,又巧妙避开了敏感问题。既显示了学问,又保持了分寸。
第二题更为刁钻:
"《礼记》言:'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试申其义。"
这题看似是在考礼制,实则暗指当前朝廷的治理之道。林焱明白其中深意,于是写道:
"礼之为用大矣。经国家者,治政之本也;定社稷者,安邦之基也;序民人者,治世之要也;利后嗣者,传承之道也。然礼必因时而变,苟执古之礼而不知通变,是谓拘泥..."
这段回答可谓精妙。既阐述了礼的重要性,又指出了改革的必要。特别是最后那句"因时而变",更是点出了关键。
正写到这里,忽然听见不远处有骚动。原来是有考生在答卷中引用了一些敏感的历史典故,被考官当场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