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年底的安排

结果就是,三方合作的消息没发布多久,王旭王霏的大名就又一次响彻了香江。

所谓人在家中坐,名从天上来,小两口真的很低调了,但真心实力不允许啊。

那还能怎样,也就是含泪赚些钱呗。

马上就是十二月底了,今年的元旦晚会帝都又一次邀请了王霏,同样是带着五小只。

而春节晚会则是雷打不动的夏视,现在的王霏背景已经可以说通天了。从上到下都会给几分面子,这可不是几篇论文的功劳,而是超算项目带来的加成。

至少最近是这样的,超算项目落户长城、浪潮、同方和方正四家成立的企业,前二者本来就是华夏计算机的领头羊,特别是长城,这是电子工业部下属的企业,是一个血统纯正的国企。

小主,

当年长城0520可以说是打响了华夏电脑生产的第一枪,但遗憾的是,而且这家企业一直坚持资产国有,投入大量资金研究技术。

它是华夏最早突破BIOS限制的计算机企业,后来更是接连突破了包括硬盘、电源,主板等多种外设的技术限制,甚至做到了除了CPU全国产,然后就被全世界的着名厂商一顿价格战给收拾了。

可以说长城当时死得有些悲壮,特别是硬盘领域,他是华夏唯一搞出硬盘的厂商,可惜辛苦搞出来的硬盘技术不够,导致价格下不来,开始的时候还能靠着政府订单活着。

后来国际形势变化,政策调整,他4000一块,希捷在市场上卖800,于是立刻就死得透透的,研发中的二代硬盘也因此成了泡影。

这个时候流行反思,一反思也就反思到制度上了,纯国资,纯国产,这国怎,定体问,然后就改制,改了好多次,后来在深圳上市,也没改成功。

加上他的主事人性格没有某计算所公司的领导那么贪婪,显得比较好说话,他的性格带得整个企业都少了些狼性。

企业相对温和,你别觉得是个好事,在90年代的全国环境下,狼性真的是一种生存的必须,那会儿的华为是真的能为一个单子和友商约架的。

某计算所公司,就是靠着这股子狼性用各种骚操作,把公司变成了私人的,然后大刀阔斧的国际化,单纯作为一家公司来说,可以说比长城发展的好多了。

但对于华夏来说,那就真的见仁见智了,它当年收购IBM PC的时候还是挺受民众欢迎的,接受了全国盛赞。但现在回想下来,那也未必不是资产重心外移的稻粱谋。

而长城就慢慢地不行了,现在除了电源还有些名气,其他的,甚至连三流都算不上。

不过,在王旭看来,其实长城是少有的能真金白银投入研发的IT企业之一,也是少有能让王旭赞一声的企业,这样的企业,这会儿其实还有不少,比如金山、中兴和华为。

只是那会儿大家都是摸黑过河,谁也不知道路在哪里,可长城的问题其实在于决策和心态。

他们把经费分散得太开了,注意力不够集中。

除了CPU以外,它们从机箱到显示器,几乎是一把抓,什么都搞,结果就是什么都没真正搞好,除了最开始突破的电源,其他的都无法达到业界的高水平。

前两年,他们甚至还专门搞了一堆配套软件,还想搞自由操作系统来着,花了一堆钱,成果却不咋地。

长城太想快速实现全国产化,结果却是整体效益的崩塌,时也命也。

像中兴与华为,都是专注于交换机一个领域,深耕研究,哪怕盗版也要和最高水平比一比,反而走出了一条康庄大道。

超算技术的第一批授权是同方和浪潮,半年后第二批则选择的是方正和长城,其实计算所公司也来了,他们也垂涎这个技术,他们的人脉可也不小,说服了不少水木管理委员会的人。

不过,王旭直接一票投给了长城,让计算所公司吃了个暗亏,为此,华科院的同行们没少骂王旭,王旭也没恼,请华科院的几位领导吃了顿饭,歪了歪嘴。

王旭什么都没说,就是讲了讲一些资本的操作手段,还有某些地皮的归属问题,至于后来怎么样,和王旭真的一点关系都没有。

真的,长相秀气的王旭能有什么坏心思呢,纯洁无瑕东四王二,就是这么白。

——

(改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