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不代表王旭就完全没法在现在搞出点东西来,一个人不行,那就一群人呗,水木最不缺的就是人才。王旭拼命地刷声望的目的是啥,不就是能尽可能地利用水木的资源嘛,有什么羊会比眼前这只毛多还长的。
现在的个人计算机已经进入32位时代,但是单台计算机的能力还是太弱了,小型机又实在太贵,CPU升级更受摩尔定律的限制,没那么快实现翻倍。
而现在主流的超算还是克雷(Cray)那样的向量计算模式,是并行计算的一种,这东西说白了就是后世显卡的计算模式,到了后世,干脆直接用显卡的GPU来制作克雷机,比如橡树岭的泰坦机就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现在的克雷机,你可以把它的核心看成由一堆RISC芯片堆出来的一个超大号的GPU,这些芯片就是GPU中的那些核。
之后再加上一些输入、输出、存储之类的设备构成的,说起来性能还真没有后世一块显卡来得快。
我们几乎可以说克雷机的技术进行微缩化,集成化之后,就是基础GPU了。
而且这东西虽然很快,但是很贵,超级贵,还超级费电,根本不适合中小型企业使用。
那么怎么样能弄一个原材料简单,而又能够实现高运算速度的计算机呢?
其实后世有答案的,那就是分布式计算。
分布式是一种利用特殊的操作系统,将可拆分的运算步骤分别送到不同的计算机中进行计算,然后再汇总获得计算结果,这东西其实是后世大家耳熟能详的这云那云的前身。
而并行式其实和分布式在基本原理上是一致的,只不过,不是分配到外部的计算机,而是内部的不同CPU上,因此速度更快,但是设计则更复杂,能集成的CPU数量也有限。
不过呢,抛开应用谈速度就是耍流氓,首先你得搞明白你要做的是什么。
你想在并行算法上高效,首先你要做的内容就得支持并行运算,也就是需要原运算可拆解为大量不相干的简单运算。
比如1+2+3+4,你可以很简单地拆成1+2和3+4两个不相干的运算,然后再运算结果的和即可,在一台电脑上运算需要3个时钟周期,而在两个CPU的并行式电脑上运算,只需要两个,这就提高了速度。
但有些事情,由于后续运算需要前一步的结果,所以是无法这样拆分的,那么用并行运算就不能显着提高效率。比如1+2*3,无论在哪种机器上,都得两个时钟周期才能算完。
分布式也有类似的问题,你的工作如果可以分成许多个类似的子任务,那么用分布式就很理想,比如动画渲染,就可以把素材发送到许多计算机上分别进行各帧的渲染。
有了渲染结果后,先综合,再划分成一段段的,发送到多台机器上进行视频生成。如此重复,就可以得到一条完整的渲染动画。
音频的处理其实和视频的处理是有相似性的,音频同样可以进行分段式的拆分,分别进行各种处理,不同音轨更是本来就是不同的子任务,所以音频处理其实是可以使用分布式方式进行处理的。
只不过,音频处理实在比视频简单太多了,根本不需要那么麻烦地进行拆分,后世的一个DSP就可以直接搞定。
但现在的各种CPU和DSP都还没那么强大的能力,所以嘛,就要稍微麻烦一些了,需要用上一些分布式或者并行式的技术了。
用一台高性能的PC机做主机,负责人机交互和任务分配,多套配备多个声卡的计算机作为计算单元对信号进行处理。
再配备中心化的存储单元,利用RAID方式进行中转数据存储,将其作为缓存使用,多台磁带机作为永久存储设备,嗯,大致的结构就是这样。
是不是看着很眼熟?没错,后世很多三位图像渲染的小型工作站就是这个模式的,不过把声音处理单元换成了显卡罢了。
总的来说,现在做这样的体系建设,其实多少有些得不偿失,因为各种限制导致的性能提升会极为有限。而且这东西国外本来就有,还挺发达,不然你以为国外的那些顶级录音棚的设备是哪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