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说这种转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许多地区要直到千禧年以后才会彻底转变,但东营可不是其余地区,几十年的恩怨积累下来,一旦嗅到了风向的转变,立马就不客气了起来。
看着杨默在那沉思,穆思远长长叹了口气:“说起来,我其实挺羡慕钻探一公司的。”
“虽然你们是是外来的西南企业,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也面临着严重的本地工农关系挑战,但最起码你们没有像我们这边闹的这么僵,所在临邑也只是一个县而非地级市。”
“更重要的是,在去年你们还没嗅到风声的时候,就主动出击,通过一揽子大规模的央地合作项目,极大地缓解了跟临邑县群众和主管单位的关系,以另一种形式实现了央地融合,变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起来;”
“更关键的是,你今年年初就主动出击,跟DZ市尝试进行深度合作,虽然后来大家都看出来了你是为了大华公司的主动权,打算绕开我们开辟第二战场,但不得不说,随着商业示范区的成功,你、以及钻探一公司,跟DZ市主管单位打下了极好的关系基础……眼瞅着分税制改革要不了几年就要正式实施,你们钻探公司在这一块简直是占尽先机啊!”
说着,穆思远有些复杂地看了他一眼:“有些时候我都在怀疑,你们到底是运气好误打误撞呢?还是小默你有着未卜先知的能力……又或者是有什么特殊消息渠道?”
不管是什么事情,时机都很重要。
如果是国家打算推行分税制改革的消息正式被确定后,像钻探公司和大华公司这样不惜重金主动寻求跟地方主管单位合作的企业,固然能赢得当地的举手欢迎,但那也只是欢迎罢了……大家都不是傻子,你的目的是什么,人家都清楚,双方因利而合,换回来的顶多也就是一个相敬如宾的态度而已。
但杨默这边是在这消息被确定之前就主动砸下巨资跟临邑和德州的主管单位进行合作的单位,情况就不一样了。
在这个各地主管单位艰难迈步的经济寒冬期,在没有上层的文件要求下,你不遗余力主动靠近和合作,非常容易获得主管单位的好感……锦上添花永远不及雪中送炭来的有价值不是?
更何况不管是在临邑还是在德州,杨默整出来的动静非常不小不说,向对方提的要求也并不过分……最起码相比于本地主管单位最终的收获,杨默提的要求并不过分,甚至于事后在许多人看起来还过于保守了些。
那亮眼的成绩,加上这种并没有趁火打劫的做法,怎么可能不获得本地主管单位的好感甚至是感激?
在华夏,小至个人,大到系统,甚至是一个城市,同样也是也要讲人设,讲形象,讲人情和因果的。
不管是出于利益考虑,还是出于人设和感情考虑,可以想象的是,这两地的主管单位在未来一段相当不短的时间里,会对杨默,对钻探一公司大开绿灯,但凡是对方有所求,都会在不违背规则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满足……甚至还会主动帮他协助一些工作。
这是源于华夏独有的ZZ智慧,未必跟直接利益有关系,但却一定有长远的综合考量。
因此,当突发事件来临,从未如此亲身地体会到本地工农关系重要性的穆思远等人,在心里短暂地复了一下盘后,对杨默的感官,着实有了不小的改变。
不管是瞎猫碰到死耗子也好,还是另有消息渠道也罢,又或者真的具有非同凡人的洞见性;总之,与这个年轻人一对比,当初负责指挥部工农关系工作的那些干部,统统都该拉出来抽上九九八十一鞭子!
想到这里,穆思远叹了口气:“总之,今天的会上固然是吵的天翻地覆,大家伙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慌了神;但唯一的好处就是……不管你们那边明年的特别拨款是不是会被大幅缩水,但至少在大华公司这一块,东营这边不会再对你指手画脚了。”
苦中作乐地自我安慰了一句后,穆思远笑了起来:“小默,知道么,今天的会上,甚至有人提议干脆把指挥部搬到德州去。”
“虽然这是一句不经大脑的胡话,也根本不现实……但由此可见大华公司在指挥部这边的地位,已经发生了一种微妙的转变。”
杨默闻歌而知雅意,沉吟了一下:“穆叔叔,我能做点什么?”
穆思远静静地看了他一会,忽然说道:“小默,你现在手里的弹性用工指标还剩下多少?”
杨默下意识地皱了皱眉,但还是没有隐瞒:“还有大约3.2万个……那些项目已经逐渐开始建厂和培训,花名册建的很快。”
听到这才短短半个月不到弹性用工指标就少了一万多个,穆思远有些心疼地挑了挑眉,旋即以商量般的语气说道:“小默,那剩下的3.2万个用工指标,能不能全部转给东营这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说完,他解释道:“被东营这边整了这一出,指挥部这边未来的资金会异常吃紧,如果明年乃至未来五年内大华公司的特别拨款急剧减少的话,我很担心停岗职工的分流工作无法顺利进行……与其这样,不如利用这三万多个弹性用工指标,今年加大减员增效的力度……这样一来,未来几年内的分流工作压力会小上很多。”
这个算盘打得很好,毕竟截止目前为止,东营从大华公司拿到的用工指标已经超过了1万个,穆思远上次德州一行,杨默又分给他了1.5万个;再加上杨默手里面如今还没分配出去的3.2万个,加起来就是5.7万个。
虽然说距离本年度的7万个用工指标还差了一小截……
但你别忘了,钻探公司那边也分到了将近一万个用工指标,本就存在着用工荒的他们拿着这些指标可没啥用,与其拿去给其他单位做人情,不如让指挥部这边出点好处,把这些指标转过来——如此一来,今年的任务就算基本完成了。
除此以外,大华公司又不只有杨默一个人能创造就业岗位,目前正在重组和启动的项目可是有近百个呢,就算其他人不可能如同杨默似地整出那么大动静来,也不是所有项目都能成功,但加在一起,创造个万把两万的新增岗位总归没什么太大的问题吧?
当然,更重要的是……
如今才刚刚五月,今年连一半都没过去呢,如今杨默已经回到了副总的位置上,接下来的大半年时间,这家伙总归不可能什么动作都不做吧?
所以在穆思远的想象中,如果能后续能在会上争取一点支持,而一切又都如他所愿的话,东营这边能拿到的就业指标,应该在十万个左右。
这不但可以超额完成今年的任务,也会极大地降低明后年的分流工作难度……要知道,按照原本的计划,第一年虽然需要分流7万职工,但第二年却只需要分流四万,后年更是只需要分流三万,然后每年持平。
因此对于他来说,头两年才是生死的关键,只要能顺利解决头两年的职工分流问题,那就基本算是大功告成了……有了大华公司一众项目在滚雪球,这么多钱砸下去,两年以后,总不可能不至于连3万个就业岗位都创造不出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