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想走精品路线的想法,邹静之很能理解。
搞文艺创作的,谁不想自己的作品精益求精呢?
“江导,你认为什么样的电视剧才算精品?”
邹静之把这个问题抛给江北。
江北心中早有答案。
“所谓精品,其实可以用另一个词来代替,经典。”
“也就是指那些能伴随一代人,或者几代人成长,最终被深深刻进观众记忆里的影视剧。”
江北举例子道:“比如86版《西游记》、87版《红楼梦》、甚至82版《少林寺》,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精品。”
邹静之点点头,江北这个观点他很认可。
颇有种志同道合之感。
甚至在邹静之看来,目前正在热映的《水浒传》也有经典之资。
【康熙】第一部成绩虽然不差,邹静之背地里也曾沾沾自得。
但跟央视牵头的这几部大制作比起来,底气还是有些不足。
如今江北提出“精品剧”思路,倒让邹静之心神向往。
民营投资和央视出品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一是资金,二是号召力。
如今靠着【康熙微服私访记】第一部的成功,号召力算是勉强够了。
追加投资资金,也不是不可能。
邹静之听闻过江北豪掷百万投资霍建起拍一部文艺片的壮举。
知道江北是个不差钱,愿意干实事儿的少年英杰。
不知觉间,邹静之心中江北的分量越来越重。
“国立,我认为江导说的很对。”
邹静之扭头望向张国历:“咱们这第二部,不妨走走精品路线。”
张国历沉思片刻,问江北道:“能展开说说吗?具体如何操作?”
江北想了想,归纳总结道:“影视作品要想得到观众认可,就必须要有代入感,或者能激发出观众的共鸣。”
江北第一句话就吸引了所有人注意。
“代入感”这个新词,听起来很直观,很有趣。
江北继续道:“有代入感的影视剧,其主要角色必须与观众群体有一定共性。”
“所以,主要角色要么与观众出生于同一阶层,要么有相似的人生经历和集体记忆,又或者他们正面临着同样的生活困境,还要有一致的三观与人生追求。”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很多影视剧的主角,往往设定为有缺点的普通人,而不是开了挂的神仙。”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剧,主角不是普通人,照样能够成为经典。”
“比如前面提到过的《西游记》里面的主角孙悟空,还有金超群主演的《包青天》,以及《戏说乾隆》。”
张国历眼前一亮。
【康熙】多多少少借鉴了【戏说乾隆】和【包青天】的套路。
“为什么这些影视剧能成为经典?”
张国历直接开问。
江北心中早有腹稿:“这就要说到制造共鸣了,前面说过,制造代入感是通过普通人视觉,来拉近观众与故事本身的距离,再让观众沉浸到故事中。”
“制造共鸣和制造代入感不同的是,它不追求主角与观众群体外形的一致性,追求的是故事价值与观众内在的感受和精神层面的一致性。”
江北怕理论难懂,继续举例子:“孙悟空是神仙,但他也有人性。”
“美猴王正直、忠诚、勇敢的秉性,符合普通大众审美。”
“一路保护唐僧西行,降妖除魔的过程,也是群众喜闻乐见的。”
张国历一点就透,举一反三:“我明白了。”
“金超群主演的《包青天》也是同样道理,包拯本来就是普通人当了官。”
“但在这个故事中,他一出场就是手握尚方宝剑的大官。”
“喜欢这部剧的观众,并不需要从他身上找到代入感。”
“大家愿意在这个系列故事中,不断重复见证公理战胜邪恶的过程。”
邹静之狂点头:“看到负心人陈世美被狗头铡铡死,观众大叫一声铡得好,这就是共鸣。”
邹静之眼睛很亮。
他觉得学到了。
【康熙】第二部可以适当加入“代入感”情绪。
江北见所有人都听进去了,缓了缓,郑重道:“如今放开了民营企业对影视剧的拍摄,势必会短时期吸引大笔资金进入圈子。”
“商人是逐利的,无可厚非,但我希望不要太短视。”
“影视制作公司只想赚快钱,是不行的。”
“会给行业带来灭顶之灾!”
江北瞥见张国历身旁的巨星影业总经理邓建国皱眉,就知道这话他不爱听了。
巨星影业前身是“珠影明星创作室”。
自95年开拍处女作电影《广州故事》之后,又接连拍出了《广州教父》、《鸦片战争演义》、《珠江恩仇记》、《反贪风暴》、《东方母亲》等影视作品。
是【康熙微服私访记】第一部的主要投资方。
总经理邓建国如今志得意满,自然不想听江北这个小年轻瞎逼逼。
但江北还是要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个优秀的大众艺术作品,它的成功因素无非就是高超的艺术技巧,优秀的团队配置,良好的运作资本和有一定鉴赏能力的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