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守城的徐勇虽在这一战中被明军乱刀砍死,但他在这一战中用辰州这等小城生生顶了孙可望所部数万人马一个月。
若非最后白文选以战象攻破城门,说不得他的守城神话还能继续持续下去。
当然,现在的徐勇这个大清的忠臣已被胡一青一枪刺死,但朱慈烺却不能保证清军之中会不会再出现张勇、赵勇之流。
若真等把阿济格所部尽数歼灭再反身进攻武昌等沿江大城,谁晓得朱慈烺会不会也如郑成功、金声桓、李过一般在某座大城面前撞个头破血流?
话到这里许有人会说,此时的大明已算是在长江以南站稳了脚跟,就算先攻阿济格所部会给清军留下布置的时间,但等到那时清军在长江以南早就没了机动力量。
只要花些时间无论如何都能凭着水师之利把那些大城尽数拿下,总不至于在战略上这般冒险,将原本可以用来封锁阿济格退路的湖南明军调去攻城,平白添上些风险。
道理的确是这么个道理,但荷兰人在他腰眼上捅的这一刀实在太疼了,若不能集中精力将这帮子强盗一次打疼,他实在没有把握于两线作战之中取得最后的胜利。
这却也不是朱慈烺杞人忧天,拥有后世记忆的他对那帮子白皮豺狼的脾性实在太熟悉了。
在鸦片战争之前,那帮子劫掠成性的孽畜还能因着近千年积累下来的威压而对鞑子政权维持着一定的体面。
可清廷在那一战中的软弱表现却让这老大帝国在白皮眼中的地位从一流强国沦落成了二流。
其后,在白皮们的一次次试探之中,清廷最后的遮羞布一点点被撕下,待到甲午一战败于倭奴之手,白皮们更是肆无忌惮。
若非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这延绵了数千年的文明也便只能落得非洲、中东、南美一般的境地。
只是..........
“陛下,依末将之见,咱们还是应该先拿抚州,待与常总兵所部会师之后再攻南昌。”
此时的明军水师已顺利进入鄱阳湖中,可由于水路之间并不相连,所以攻打抚州放开常冠林所部的手脚和攻打南昌打通去往赣州的水路便成了两个相互矛盾的选择。
面对这一抉择,朱慈烺并未在第一时间发表意见,而是在把几名将领召到自己的船舱之后才把问题抛了出去。
显然,对于这个选择各人都已在心中思量过数轮,当方国安率先将自己的想法说出之后,他们也未犹豫便一个接一个表达了应和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