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城中就出现了几家粮铺的粮价比府衙还低一成,这下粮商们人人自危,开始考虑保本。
当日情况反馈到严青这里,时机已到严青大手一挥,按市价卖粮!
府衙第三次放粮了,粮商们的团体已经名存实亡,各家都在想办法把手中的粮给出甩。
至此,青州的灾情已经算稳定了,城中粮商为了保本粮价始终比官府低一成,于是百姓们大多都去买粮商的粮食,殊不知李景隆安排人拿着粮商前些时日买粮的钱低价在粮商手里买粮。
于是赈灾粮越来越多,还没花钱,百姓有低价粮买,赈灾粮就余了下来,随后严青把赈灾粮交给青州郡守,安排好黄河修堤,灾后重建的项目,赈灾粮用于以工代赈,至此,灾情彻底结束。
至于青州城有多少粮商跳了河,那就不关我们严大钦差的事了。
带着青州府衙的工作汇报,严青和李景隆拍拍屁股功成身退。
待到二人带着队伍回到应天当日,已经是腊月二十九了,朱标带着朝臣前来迎接,这次规格高啊,太子出城十里相迎!
见面走完公式化的礼仪,朱标和严青李景隆同乘一车返回皇宫。
马车上朱标兴奋的不行,拍着严青的肩膀毫不吝啬赞赏:“真有你小子的啊!这差事办的太漂亮了!还有九江!你也辛苦了!”
严青得意一笑:“那是,我这也是下了功夫研究的!可不是空口说说!”
李景隆则含蓄得多:“都是陛下太子指挥的好,青叔决策的好,我就是办些跑腿的活,谈不上辛苦。”
严青神色怪异,再次体会到李景隆这天生官场圣体的可怕。
“讲真的,标哥,给九江搞一个现代的文凭让九江去我那当官吧!九江不去体制内可惜了!”严青啧啧称奇。
朱标一天没事就刷短视频,如今基础知识储备和现代人差距不大,已然听的懂严青所言。
朱标闻言翻了个白眼,没好气的说:“咋了,放着大明国公爷不当,去你那从头做起?再说,九江才多大!煞笔吧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