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认为,叶伦之前在汉中的行为有些不妥,虽然李严并没有因此而上表,但作为皇帝,叶伦应该给他一个台阶下,避免两人之间产生隔阂,念在陛下年少冲动,难免有些莽撞,给李严好好写一封信,安抚一下他的情绪,并承诺不再追究苟安的责任,让苟安官复原职。

经过诸葛亮的一番点拨,叶伦觉得自己当时好像是有些头铁了。

打狗还要看主人呢,况且苟安的背后,还是东州派老大——李严。

毕竟李严是老刘同志钦点的托孤大臣,脸面还是需要的。

尽管李严没有说什么,既没有辩解,也没有求情,陛下贵为天子,打一个臣子还需要什么理由吗?

况且叶伦打的是苟安,也不是李严。

但是诸葛亮不可能无视。

蜀汉内部并不是铁板一块,虽然还没到针锋相对的地步,哪怕东州派再不满荆州派把控朝廷,调动全部资源去北伐,也只是上个表,捧杀一下诸葛亮,对诸葛亮阴阳怪气一番发发脾气,表达一下不服气。

当真正需要北伐的时候,将所有任务安排完,真正落实下去,哪怕东州派再不情愿,工作还是需要干的,毕竟大家都是蜀汉的臣子,总不可能窝里斗然后让外人占便宜吧。

无论荆州派还是东州派,都是外来政权,无非一个先来后到,本质都是一样的,都希望把权力握在自己一方。尽管在某些事情上有利益冲突,或者会偶尔争权,但是都拥立蜀汉政权,关上门都是一家人。

诸葛亮替苟安求情,无非是看在北伐过程中,举国上下通力合作,完成了还于旧都的壮举,既然结果是好的,那么希望通过这件事能够缓和两派的关系,不能让荆州派跟东州派闹得太僵硬,如今天下未定,更要精诚合作、齐心协力云云。

叶伦这回听从了诸葛亮的建议。

至于给李严的信,叶伦刷刷点点写了几个字就写不下去了,主要是不知道该如何开口。

就凭叶伦的文化水平还是算了,于是乎找来了自己的好搭档,还是在马谡的一顿酝酿下把信写完了,在马谡一双渴望的眼神中,叶伦无视了他的期待然后将信誊抄了一遍,快马加鞭安排人给李严送了过去。

关于马谡的期盼,叶伦怎么能不清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