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拿大棍拿宝玉

红楼御猫 橘猫不是猫 2588 字 1个月前

只见太上皇将杯中之茶饮尽,总结道:“平天下在治其国不外乎五点,其一、君子当有絜矩之道;其二、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其三、德本财未;其四、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最后一点,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

贾琮听得极其认真,不住的点头。

太上皇突然问道:“便如你那岳父林如海,此次朕让他南下施行盐政新法,你以为是为了什么?”

贾琮想了想回道:“除盐政之弊,打击不法盐商,增加朝廷岁入。”

“不对。”

老爷子摇了摇头,悠悠说道:“其实朕的想法很简单,让老百姓能吃得起盐!”

人不能缺少了盐巴,可盐价之高让多少人只能买那青盐、土盐和硝盐。

青盐还好,至少不会毒死人。可土盐、硝盐就不同了,是从盐碱地的碱土中制取或是从硝土中制得。

这两种方式制得的盐,成分复杂,并非完全的食盐(氯化钠)成分,而是含有钠成分的多种盐类,比如碳酸钠,碳酸氢钠,硝酸钠,亚硝酸钠,以及氯化钠等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种土制盐,质量肯定不如纯正的食盐那样好,有时候是会吃死人的。但是穷苦百姓们也没办法,吃了有点力气,还能种地干活打点粮食,聊以果腹,苟延残喘。

刘济当初为何要六下江南?其中一个最大的原因就是震慑两淮、两浙的盐商,可惜制盐之法限制了盐的产量,靠武力震慑,终究只是治标不治本。

直到林如海上的那道晒盐法的折子,让他重新看到了希望。

“琮哥儿,盐价最低时,一斤盐可买二十斤粮食,最高时竟然可换百余斤。朕御极五十载,不知见过多少浑身浮肿、头晕眼花不堪于行的百姓。”

刘济深邃的眼神中充满了斗志,他坚定的说道:“朕,必须将盐的价格打下去。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百姓连盐巴都吃不起,朕何以心安?”

不愧当了五十年皇帝的大夏之主,竟然能舍去盐税这个巨大诱惑。

贾琮对老爷子的看法又往上提了一层,他起身整理好衣衫,拜道:“圣人圣明仁慈,臣为大夏贺!”

刘济无所谓的摆摆手:“身为君王,本该如此。当年为斩去大漠的威胁,为了稳定江南大局,让两淮、两浙的盐商逍遥了这么久,朕已经有愧于天下万民了。这一次,就让你那岳父替朕去收拾这群魑魅魍魉吧。”

……

林如海离京已有半月有余,算时间这会应该到了扬州。锦瑟因有身孕,更不可能随其南下,虽说老太太心中有些郁闷,但还是应了林如海的请求,将其留在荣国府中照看。

被贾敬、贾赦清扫了一遍的宁荣两府,如今可干净多了。王熙凤专门将靠近自己院子的客院打扫了出来,让锦瑟和林家家仆住了进去。

奉圣夫人病逝金陵,礼部遣人南下凭吊。

甄家丁忧,金陵体仁院总裁一职被彻底裁撤。皇帝下旨,增设龙禁卫金陵镇抚司,总领南直隶、浙江、福建三省龙禁卫千户所。

金陵镇抚使的职位,最终竟然落到了还在浙江平倭的贾琏身上。

别看这个职位只是从四品的武官,可架不住这是龙禁卫啊,天子亲军。而且圣旨上说了,金陵镇抚司只需对皇帝、龙禁卫都指挥使两人负责。

花开花落,顺着窗户吹进书房的风渐渐带上了暑气。

省亲的园子逐渐有了模样,大儿子不在,贾政不善俗务,小儿子既要去宫中陪老爷子,又要跟随徐晋读书,家中的琐事几乎都压在了赦大老爷的身上。

好在还有贾敬帮忙,总算没出什么大的岔子。

“这胡老明公果然名不虚传,敬大哥你看,这里……正殿尽显皇家气派,四周的各处小院,如点缀在皇家园林中的明珠。”

大致上游览了一遍初具规模的省亲园子,贾赦对于山子野打造的园子很是满意。

他翻了翻手里的账本,啧啧感叹:“到如今耗费不过二十三万两白银,大概再有十万出头,咱家这园子就彻底建好了。听说周家都花了五十万两了,就这,还没见到半根立起的柱子。嘿!”

“赦弟,再筹二十万两银子,送去户部,咱家再还一部分欠银!”

贾敬大致估算了一下两府的钱财,心中有了算计。他嘴角一扬,呵呵笑道:“陛下正愁银子呢,为君分忧,宁荣贾家岂能不尽心竭力?”

打仗便是打银子,文同轩每日都去勤政殿撒泼打滚的要银子,皇帝差点忍不住拿大棍将其打出去。

户部没银子,难道朕的内库就有?

贾敬这是算准了皇帝这会缺银子缺的厉害,二十万两对于户部的缺口来说虽然不多,但绝对能让皇帝老爷暖心。

儿孙在江南为国朝拼命,京里的老人还在费尽心思给您筹银子。陛下,您看我贾家是不是国朝的大忠臣?

随着江南倭寇的平定,当初跟随禁军南下的各家子弟立功的不多,死伤的倒是不少,贾家倒是出了好几个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