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实地考察

"手要轻一些,"老人耐心地指导着印度农业部长,"要让秧苗感受到你的善意。"

部长认真地点头,小心翼翼地完成着动作。他的衬衫已经被汗水浸透,但脸上却露出孩童般的笑容。

"真神奇,"他感叹道,"这种与土地直接对话的感觉,是任何现代技术都无法替代的。"

上午九点,三个考察组正式开始行动。

第一组由季雪带队,主要考察传统农业区。这里保留着最原始的耕作方式,但每个环节都配备了数据采集设备,用于研究和优化传统技术。

"看这个,"季雪指着一块特殊的试验田,"我们在这里实践'古法新用'项目。用现代传感器记录传统耕作的每个细节,然后用大数据分析找出其中的科学原理。"

第二组由陈宇负责,带领大家参观技术融合区。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是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智能灌溉系统根据传统经验设定参数,病虫害预警系统结合本地农民的观测方法,就连施肥也是传统有机肥料和现代营养元素的科学配比。

"最让我惊讶的是,"一位欧洲的农业专家说,"这里的技术不是生硬地套用,而是真正做到了因地制宜。"

第三组由我亲自带队,重点展示项目成果。从产量数据到土壤改善,从农民收入到生态保护,每一项成果都有详实的数据支撑。

"这些数据最有说服力,"我对随行的记者说,"它们证明,尊重传统的创新才是最有生命力的。"

中午时分,三个考察组在一片试验田前汇合。这片田地有点特别——它被平均分成四部分:完全传统耕作区、完全现代技术区、传统现代结合区,以及一个正在进行新试验的区域。

"这是我们的'智慧对比田',"我向大家解释,"它最直观地展示了不同种植方式的效果。大家可以看到,单纯使用传统方法或现代技术的区域,产量都不如结合区。而最后这个试验区,是我们正在尝试的'智慧升级版'——把农民的经验数据化,再用人工智能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