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赵姬是个儿子控100

关于改革官制一事,许多人起先并没有意识到什么不对劲的地方,毕竟确实秦国处于高速发展时期。

发展速度之快令所有几乎已经习惯王上想一出是一出,并跟随王上节奏往前走的官员们又远远的落在了后头。

年纪大位居高位的官员做的事最多,嬴政简直是拿他们当驴使,年纪大的如王绾之流,甚至是蒙骜老将军都有些撑不住,巴不得王上多选一些年轻的小伙来为他们分担一下。

至于考试选官在几年时间的熏陶之下,基本已经成为秦国官员的共识,要想当官,必须要有真材实料,先在考场上滚一圈再说。

糊名制的科举取士很大的程度上减少了关系户和那些荫封入仕的存在,即使被贵族所不容,但是几年的推行下来,越来越多的六国之士涌入朝堂,这套制度受到了大部分人的认同。

到了现今,已经没有人会公然反驳科举取士。

贵族即使不满也做不了什么,只能在私底下做些小动作来恶心嬴政和朝廷,比如每年科举开始前的一段时期,报纸上总会报道出考生在科举舞弊的丑闻来危言耸听。

朝廷为了自证,每年都会加大检查力度,奈何有些人就是甩不掉的牛皮癣。

黔首们的脑子也不笨,次数多了,就知道有人在故意散播流言,到最后,听到报纸上再有人报道科举舞弊,应当取消科举的屁话都当作笑话来看待,可没把那些花大力气才能,买通小报刊登出这些文字的贵族们气的要死。

王绾、李斯作为文臣向来是嗅觉最敏锐的一批人。

当嬴政刚表现出丁点苗头之时,李斯和王绾马上就递了折子进了章台宫拜见嬴政。

王绾和李斯了解嬴政,嬴政也同样了解他们。

嬴政并没有征求两人的意见,只是通知,他需要两人的帮助。

王绾有些犹豫,他是秦国老臣,并不是六国之人,性格十分保守,做事但求稳妥。

改变祖制,还是太过冒险。

他觉得大秦目前就发展得很好,并不需要做出很大的改变,只要沿着这条既定的路向前走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