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这些,大清偏偏拥有的极少,战士、军人,这些陆地上不缺,但是攻打洋人更多的需要海上作战经验,大清的兵士都是旱鸭子,在湖面上打仗都很困难,就更不要提海洋上作战了。
还有就是军舰,现有的军舰基本上都是征用大清商人的远航船只改造而成的,与真正的军舰还差上一些距离,上面的大规模杀伤力武器还是明朝时期的红衣大炮。
红衣大炮是厉害,但是体积大,质量重,最重要的射程没有那么远,要是早几十年前也许还能够算得上先进,但是在洋人们改进了方子的今天,还能不能比得过,那就不一定了。
还有钱,这几年因着欠款银子收回、与蒙古贸易,还有胤禟在户部的诸多举措,户部是不缺银子了,但是那只是在国家太平的情况下,要是突然打仗,那么这点银两,也没办法支撑多久时间。
至于主和派,康熙也不算满意,要是按照他们那样的想法,那就太窝囊了,至少需要好几十年大清才能够出兵作战,那时候自己还能出这口恶气,还能够见到那样的场景吗?不仅如此,中间一旦对方不同意,他们还怎么和谈?难道赔款赔地吗?
他要强了一辈子,大权独揽了一辈子,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朝廷两方争论来争论去,没有一个定论,康熙听得也是心烦,他也没有什么好主意。在他们又一次开始吵起来的时候,直接宣布了退朝,躲回了后殿休息。
胤礽回了王府的时候也是眉头紧锁,说来这事上辈子在他闭眼之前可没有发生过,也许发生了,只是当时没有查出来,所以他不知道罢,这让他一时之间还真的有些无措。
双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其实都是没问题的,怪就怪大清现在的实力还不够,没有一开始建国时期兵强马壮了,以至于即使他们想出兵,也没办法立即组建足够的军队。
他将自己的烦恼和布尔和说了,布尔和一时之间也有些沉默。
其实从一开始翻译的时候,布尔和就有了预感,到最后翻译的越来越多,她的感触也就越来越深,她可是从现代社会过来的,百年屈辱至今仍然不敢忘却,那些所谓的《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丧权辱国的条约,不正是因为现在的很多不作为导致的吗?
还有未来的八国联军侵华、小日子侵华战争,想到这些,布尔和就恨得牙痒痒,这是每一个华人深入骨髓的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