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三台:“县城北门的确有一个‘峄阳书院’,曾经改名为‘峄阳学堂’,现在改名叫‘峄阳小学’了,是吧?”
朱木石:“不错,是这样,王兄曾经去过?”
王三台:“只是打门口路过,却不曾进去,记得不是太大。”
朱木石:“不大,一间‘堆石书屋’,五间讲堂,几间住的地方,建于乾隆年间……,是乾隆十六年吧?!也就是仅供二三十童生吃饭、学习、休息。不只翰林崔广源在内讲学,但凡名士都被邀请。另一位光绪年间进士王玉天也在此讲学。”
王三台:“王玉天?”
朱木石:“此人热衷于政治,这一点可与翰林崔广沅不同。他思想上有些守旧,看不清时代潮流,曾做过张勋幕僚,为复辟四处奔走。为乡里所做之堪值一提的是编纂过《峄县志》,二十五卷,受县令王振录所邀。”
李燕高:“提到书院,我滕县也有一所,叫做‘道一书院’。相传建于元朝大德年间,距今也有六百多年了吧……,最初叫做什么‘性善书院’;明朝天后年间重修时,加了一个‘道一堂’;乾隆年间重修时,这‘性善书院’才称作‘道一堂’;光绪元年,县令洪用舟重建,一个四进的大院子,讲堂为主,另外讲堂两翼光考棚各有十八间。较有气势。”
朱木石:“这个书院早啊,滕县历来人文荟萃,不是没有原因,从这书院所建年代便可窥其一斑。”
王三台:“不只早,而且规模很大,把峄县城的‘峄阳书院’和台儿庄镇的‘兰陵书院’加起来,也没有一个‘道一书院’大。”
李燕高:“这个‘兰陵书院’也不是很大,比那个‘峄阳书院’还要略微小一些,是吧?”
王三台:“是比‘峄阳书院’小,而且创建的年代也比它晚,晚了三十多年,不过都是乾隆年间,当时的县令……,那个创建它的县令……,叫……,叫……张玉树吧。”
李燕高:“是张玉树,王兄,真难为你了,还能记得。”
王三台:“呵呵,李兄,不是你小看我,实在是这张玉树在咱峄县口碑太好,我就用心记了点。他是陕西武功人,在咱峄县,他当这县令他都当了三任。三任!一个地方三任,一般人想都不要想。为什么啊?大清朝有律令啊,一任三年,不得连任,可人家就是干了三任。”
李燕高奇道:“这就怪了,他背后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