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轧钢厂的反击1

难得有人写广大百姓群众身边发生的事,这立刻引起了普通老百姓的共鸣。

第二期《今朝》里,有一篇《买鱼》的故事,其实故事很简单。

就是一个住在海边的大叔要给自己过生日的女儿买一条女儿最喜欢吃的海鱼的故事。

不过新打的鱼好卖,上了码头就卖光了。

于是大叔半夜就守在渔港,为女儿买鱼。

故事里女儿没有出现过,全篇故事的人物只有两个。

一个是大叔,一个是渔民老周。

渔民老周半夜就出海打渔,朝阳初升时为大叔带来了鱼获。

然后故事就结束了。

通篇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故事,但是却把很多人看的流泪了。

尤其是很多居住在海边的居民,更是纷纷发来来信表达对这篇文章的喜爱。

因为这篇文章太真实了,渔民老周修补渔网,半夜点着气死风灯吸引鱼群。

遇见浪头时的沉着冷静和大海的搏斗。

以及大叔说话的口癖,举止等等。

像极了福建的渔民,那种真实性让很多人感同身受。

这篇文章并不是张天浩从后世找来的。

而是在《今朝》第一期刊发后,《今朝》就在杂志末填写了投稿地址。

因为不拘于书面写作的形式,放开写作的内容。只要能写出好故事都欢迎来投稿。

于是就收到了大量的投稿。

而这就是其中优秀的一篇文章。

如果是放在民国文人办的报纸杂志来看,他们肯定是看不上这样的文章的。

因为又不是神鬼志怪,也不是风花雪月。写个渔民,有谁爱看啊?

而且通篇已经不能用大白话来形容的,在他们看来通篇口语化的写作简直莫名其妙了。

但是在《今朝》上这篇文章刊登了,而且引起了很多普通人的热议。

《今朝》在第三期准备开启读者来信的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