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联,物价亲民,香肠一斤仅需八十戈比,鳕鱼一卢布二十戈比,新鲜猪肉也不过九十戈比一斤。而两瓶可乐的价格,竟能换取一斤猪肉,让人不禁感叹苏联人的富足。
王武官,一位坚守朴素消费观念的革命战士,尚未领悟到人的消费欲望会随着收入提高和社会地位上升而增长。苏联人民早已不再为基本的温饱发愁,他们追求的是更高品质、更舒适的生活。这一点,王武官或许不懂,但曾远航却心知肚明。
曾远航在大使馆与大使深入交流了一个小时,核心议题是欧洲社会主义国家已经超越了基本生活消费,开始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质。国内的科研人员掌握了副食品的生产配方,何不借此机会扩大规模?
新中国百废待兴,需要大量物资。虽然领袖同志看不上副食品的小利,但华夏人民却十分看重。从苏联获得的卢布外汇可以直接购买国内急需的设备,这也正是苏联所期望的。
但大使最担心的是,新华夏的产量能否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面对金山却无法立即获利,大使心急如焚。曾远航在来苏联之前,已与张天浩密谈一整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张天浩的策略灵活多变,如同打牌,不争眼前小利,而谋长远大局。
张天浩提出,将可乐卖遍苏联后,再与苏联合作建立三座日产量十万罐的可乐工厂。用工厂的利润继续购买苏联的机械和粮食,最重要的是打好上层关系,做好长期准备,无论是十年还是五十年。最终,只需销售原浆,运到苏联后稀释灌装。
曾远航初闻此计划时,疑惑地问:“融资?”他知道融资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手段,却没想到张天浩解释说,这可以看作预售。若产品在苏联反响良好,苏联人有需求,便可向苏联借款,以山海关汽水厂的名义,并以未来生产的汽水抵债。
这样的交易看似公平,实则暗藏玄机。华夏以一张可乐配方换取了三座工厂的股份。山海关汽水厂的可乐在苏联售价六十戈比,而在中国的生产成本换算成卢布仅三戈比。曾远航得知利润差额时,惊讶得几乎掉了下巴。
张天浩还有更长远的规划。如果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对汽水的需求极高,年需求突破一亿瓶,那么以山海关汽水厂为首,带动全国汽水厂转型,大量生产汽水原浆。一升原浆可稀释成三百升汽水,届时在苏联各地开设中外合资汽水厂,中国提供原浆,当地负责稀释包装,让中国的可乐销售网络覆盖整个社会主义阵营。
张天浩的宏伟计划让商务部的同志们感到震惊。他们中的许多人还保持着务实的态度,对苏联这样的社会主义强国抱有一种自卑心理,怀疑国产商品是否能受到苏联人民的喜爱。然而,曾远航亲眼所见,苏联人民不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