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长老一回到家,便将今日的所见所闻凝结成一份详尽的书面报告,随即递交了上去。报告中不仅记录了众多国际案例,还有张天浩那句话如警钟般在耳畔回响:“利用他人的资源和娱乐,而非用自己的宽容和无私去试探外人的底线,因为他们没有底线。只要能赚钱,你便是他们的上帝。”
次日,轧钢厂内气氛热烈非凡,各厂长齐聚会议室。刘海中召集了各部门领导,并分发给每位厂长一本厚重的笔记本,页数多达数百页。他要求每位分厂厂长领取两到四本,认真学习,每月轮换一次。
在这个时代,人们对知识的渴望是如此强烈,不怕你不学,只怕无人教导。在其他厂子里,这样的规矩往往被隐藏,生怕别人学去。然而在轧钢厂,一切都开放透明。如果你询问研究室的资深员工,他们会毫无保留地与你分享一整天,全是宝贵的经验。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许多厂长向刘海中提出申请,希望能从原工厂带来更多的人来学习。刘海中也是个聪明人,直接给每人分配了三个名额。
阎埠贵带领一队人马开始了全国分厂的整改和拨款工作。他精打细算,不允许从自己手中多流出一分钱。在轧钢厂,人的惰性、嫉妒和谄媚都不起作用,因为会计团队只关注数字。这也是为什么轧钢厂的财务人员退休后能直接在大学担任教授。
邻近省份的分厂规划进展迅速,但在上海却遇到了难题。
阎埠贵发现,上海老城区没有空间建设新厂,而最理想的位置——黄浦江对岸,却因缺乏桥梁而无法实现。
因此,上海的分厂计划被阎埠贵搁置,他派遣其他人前往其他省份,自己则带着三个人在上海四处考察。
他们花了半个月的时间考察,几乎每天都在黄浦江上乘船往返。
最终,阎埠贵将考察结果写成报告,让人送往四九城交给张天浩。
张天浩的思维总是出人意料,民间组织部多次猜测都未能准确预测。
最不可能的往往是他所选择的,而最有可能的却常常不是。
因此,许多人说,轧钢厂的官位完全取决于张天浩的喜好。
出乎意料的是,张发财夫妇得到了重用。
张发财最多只能算是组长级别,但他的妻子金月却是主任级别。
在轧钢厂,主任级别的人只有秦淮如,轧钢厂行政办公室主任。
金月投入了巨大的努力,将人口调查得清清楚楚,并结合各分厂厂长和学校的意见,制定了全面的规划文件,交给了陈金生。
在轧钢厂,大家都知道,虽然都是领导层,但要见张天浩必须通过陈金生,这是规矩。
尽管如此,大家已习以为常,因为在他们心中,厂长总是对的,不会犯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