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无标题

同楚国的情况相比,梁国是一派蒸蒸日上。

梁国报纸上将梁国军队如何取得胜利,又如何安置百姓等同此次战争有关的东西都写在了上面。

虽说也把优势夸大了些,但大家都没有不好意思,梁诗也便不觉有什么。

在与石敢山取得联系后,梁诗悬着的心也放下,着手探讨起如何弥补那些伤亡士兵。

阵亡者火葬后运回故乡,所在地方衙门根据家庭情况申请补偿,这般若是只剩寡母的一类,老母便由朝廷赡养,也省的底下的人欺下瞒上。

若是伤残,便由朝廷出资养好伤势后安排职位,工厂,地方衙门辅助衙役都可。

想到这里,梁诗叫来寿国公把这事同寿国公说了一番。

“朕记得你待你手下的人极好,这事朕只有交给你才能放心,朕有时候会想,若是满朝文武都能像寿国公这般周到,为朕分忧就好了。”

有些话寿国公听久了,也多了些抵抗能力,如今他虽心里高兴,却不再喜形于表。

毕竟,若是陛下太过偏爱他的事被刘宗等人知晓的话,也不太利于陛下管理朝中。

他为陛下分忧就要分的彻底。

……

梁国做的越好,就会把楚国比的越差。

就拿两国边境比较,虽是剑拔弩张,却仍然有百姓自边境线往来跨越两国。

屡禁不止。

这些边境百姓大多都是前蜀地之人,在蜀国被梁国楚国瓜分后,百姓也随着州城划分成梁国楚国。

蜀国灭国虽有蜀皇折腾的原因在,但更多还是梁国同楚国的原因,许多百姓潜意识中对参与灭国的梁国没有归属感。

于这点上,梁诗非常注重,无论是什么政策她都确保不把百姓区别对待不说,许多甚至可以说是优待。

老梁人并不觉得陛下此举有什么不妥,经由报纸宣传,他们都知道蜀地百姓过得不好,觉得多给些补偿也就罢了。

蜀人得了好处,便也不好意思再说什么,加上日子越来越好,打心眼里认同梁国。

梁诗为民思考,但司空深不是啊,他是典型的君王,灭国后并未对蜀国人优待,没有对比还好,有了对比。

两相比较之下,说没有怨恨怎么可能。

在焦和雅的刻意操作下,一些夹枪带棒的报纸便流入边境。

这个时候传递消息本来就难,于老百姓而言,发生战争第一个被迫害的就是他们,而发生战争最后一个知道的也是他们。

可以说,战争离他们很近,战场消息离他们很远。

焦和雅就怕他们不知道战场上的消息。

特意给他们送去了。

那些报纸进入楚地没多久,就被得了消息的府衙赶来封锁。

但仍旧卖了不少,报纸所产生的水花是巨大的,表面风平浪静,但众人心底无不为楚国的情况悲哀。

私底下见面,便会随口议论几句。

“如今怎么办呢?早知道当初便跑去梁国了。”

“是啊,做了一次亡国人,难道还要再做一次吗?”

“为何要同梁国开战呢?咱们的粮食,水井不都是梁国人帮忙才……”

“嘘,这话你也敢说,不要命了。”

消息开始传播,便停不下来,等到司空深发现,这消息俨然愈演愈烈。

从楚国不敌梁国演变成为,楚国无粮欲抄家救济。

甚至还有传言某某地已有富商被抄……亲眼所见,乃是穿着黑甲的军队所抄。

这些消息看的司空深是眼前一黑一黑又一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