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仅是白鹿洞书院就有上千人被安排进入其中,好在灵源诞生的造化之气分散于整座灵源之地,不然像这些孕育灵源的地方肯定会挤满人。
整个九江市的几十万学生大多被分配到了庐山灵源之地,还有赣省其他缺少灵源之地的城市也借用这座灵源之地,也只有庐山这么大的地方才能够容纳这么多人。
如此一来,夏先衍突然感觉灵源似乎并不够用,并没有比其他国家多出很多。
经过一夜的休整,他们的下一个目的地便是南昌。次日清晨,夏先衍让开船的战士们继续留在庐山码头等候他们。随后,他与其他人一同乘坐汽车前往南昌。
公元前202年,西汉大将灌婴在此筑城,始称灌婴城,历经2200余年,别名豫章、洪州、隆兴等,明代定名为南昌,寓“南方昌盛”“昌大南疆”之意。
“初唐四杰”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称其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地。这座城市在千年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无数人文瑰宝、名胜古迹。
在前往南昌的道路上,存在着一座古老的陵墓群,它孕育出了灵源,这里就是海昏侯国灵源之地。这里有着名的海昏侯墓
海昏侯墓,位于赣省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是西汉海昏侯刘贺的墓葬。在遗址内建有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
海昏侯国遗址年代至少为公元前 63年至东汉末年,是华夏目前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格局最完整、内涵最为丰富的典型汉代列侯国都城聚落遗址。
第一代海昏侯刘贺是汉武帝刘彻之孙,昌邑哀王刘髆之子,西汉第九位皇帝,一生经历了王、皇帝、故王、列侯四个身份的转变,人物独特,故事传奇,在华夏古代历史上独一无二。
第一代海昏侯刘贺墓园自 2011 年考古发掘以来,共出土金器、青铜器、铁器、玉器、漆木器、简牍、木牍等各类珍贵文物一万余件(套),是华夏迄今为止保存最好、结构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拥有最完备祭祀体系的西汉列侯墓园,也是华夏南方地区已知面积最大、内涵丰富、保存较为完整的汉代地方列侯等级的墓葬。
整座灵源依托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与海昏侯墓园、紫金城城址、铁河古墓群孕育而生,并扩散至整座遗址公园。
这座灵源不仅仅是一座简单的历史遗迹,更是华夏南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人文经》中的汉代南方文化增添了更多细节和色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进入南昌市区后,要去的第一座灵源之地就是滕王阁,明清滕王阁旧址距离这座现代重建的景观百米开外,所孕育的灵源直接转移到了这里。
滕王阁,位于赣省南昌市东湖区沿江路,地处赣江东岸、赣江与抚河故道交汇处,为南昌市地标性建筑、豫章古文明之象征。
始建于唐永徽四年(653年),为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婴任江南洪州都督时所修,现存建筑为1985年重建景观,在重建过程中,建筑师们参照了宋代李明仲的《营造法式》和古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绘制的《重建滕王阁计划草图》,使滕王阁呈现出仿宋式的建筑风格。
滕王阁主体建筑高57.5米,建筑面积平方米。其下部为象征古城墙的12米高台座,分为两级;台座以上的主阁取“明三暗七”格式,为三层带回廊建筑,内部共有七层,分为三个明层、三个暗层及阁楼。
滕王阁因初唐诗人王勃所作《滕王阁序》而闻名于世,与湘省岳阳岳阳楼、荆楚江城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是华夏古代四大名楼之一。
夏先衍站在太极广场上抬头望向面前的建筑,只见滕王阁巍峨耸立,飞檐斗拱,雕梁画栋,朱红的廊柱与栏杆在阳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
绿色的琉璃瓦,宛如翠玉铺就于楼阁之上,在阳光的轻抚下折射出温润而华美的光泽。
拾阶而上,每一砖一瓦都似乎在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沧桑。灵源之中的文化气息直接赋予了这座建筑,浓厚的历史韵味和文化气息。
登高望远,赣江如练,波光粼粼,两岸风光尽收眼底。
赣江澄澈的江水悠悠流淌,似在低吟着千年的诗篇。
烟笼雾锁,苍茫雄奇,远处的高楼大厦,伫立在流淌的云雾之中。
极目之处,赣江的秋水浩渺无垠,如一匹巨大的、波光粼粼的锦缎在大地上肆意铺展。江面上,微风轻拂,水波荡漾,那层层涟漪像是灵动的眼眸,闪烁着迷人的光彩。
而在水天交接之处,雾蓝的天空与澄澈的秋水完美融合,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丽画卷就这样毫无保留地展现在眼前。
那一抹一色的边际,似有若无,仿佛是天地以水为墨,共同勾勒出的梦幻之境。
夏先衍登上滕王阁,感受着历史文化的流转,不禁感叹,“灵源真的太神奇了,完美的把历史的厚重,赋予到了现代仿建的古建筑之中,看上去已经可以做到以假乱真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