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衍历史的画面中,在李冰的带领下,民夫们众志成城,很快就将宝瓶口建设完成。
但李冰并没有满足于此。
在宝瓶口的建设完成后,李冰又在江心构筑了分水堰,以此将江水分成两支,逼使其中一支流进宝瓶口。
宝瓶口如同一个节制闸,自动控制内江进水量,而鱼嘴和飞沙堰则协同工作,确保江水的合理分配和泥沙的有效排除,从而保障成都平原的灌溉和防洪。
再加上鱼嘴将汹涌而来的江水分成了东西两股水流。
西股为外江,是岷江的正流;东股为内江,是灌溉渠系的总干渠,而渠首就是新建设完成的宝瓶口。
此后李冰进一步优化了“飞沙堰”,在鱼嘴分水堰的尾部,李冰又修建了专用于分洪的平水槽和溢洪道,进一步控制了流入宝瓶口的水量。
自此,鱼嘴,宝瓶口和飞沙堰的三方联动格局彻底成型。
而当宝瓶口、鱼嘴和飞沙堰建立后,江都堰终于大功告成,变成了完全体。
它哪怕与二千年历史中的各种水利工程相比都是一个宏伟而缜密的工程。
在此之后,每隔几十年,历朝历代的当政者都会派人加固鱼嘴外形,以确保江都堰的功能完好。
因此纵然过去了两千多年,但江都堰整体上都没有太多的变化。
毕竟无论贪官清官都希望自己治下的土地肥沃,没有谁希望生活在沼泽水患横生的地方。
除了江都堰之外,这千余年来,二郎发明的竹筐石筑堤也被发扬光大,蜀都及其他各地每每遇到水患都会用这个办法来加固堤坝。
而也正是因为江都堰在二千余年来都完好无损,蜀都一地也由水患横行的沼泽地变成了如今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
伴随着陈墨的解说,天衍历史里的画面又一次产生了变化。
沧海桑田,时代变迁的画面逐渐随风消逝,最终一个整洁却又充满了历史沧桑感的二郎庙出现在了众人眼前。
庙前,人声鼎沸,无数百姓携家带口,络绎不绝地前来上香祭奠。
他们中有的身着朴素的衣裳,满脸愁苦之色,有的则是年轻的父母,带着好奇的孩子,一同来到这里祈求二郎神实现自己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