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听鲁子敬说太守在豫章有印刷之术,可将书籍拓印,我想,太守可否拓印此书,将其流传后世,造福天下百姓。若太守能答应我,我愿为太守效力,全力而为,助太守屯田,为太守征战天下,而提供粮草。”说着,国渊站了起来,向刘敬行了个礼。
此刻刘敬明白了过来,国渊详细地讲什么区田法,只是想让他明白,这部《泛胜之书》十八篇是部值得流传后世的作品。而为了将这部书流传后世,国渊还愿意以为自己效力为条件,这让刘敬都感到震惊。
“子敬说得没错,豫章确实有印刷之术,可将书籍在很短的时间内印刷出数本,其实,我早有志向,利用印刷术来保存下一些对百姓民生有益的着作,若我知道这《泛胜之书》十八篇,就算子尼不说,我亦会将其印刷下来。”
“待我写书信一封,传回南昌,让印刷作坊优先印刷这部《泛胜之书》十八篇,只是这印刷之术有些特殊,种植之事有些专业,只怕制版有些麻烦,恐怕需要子尼亲自去南昌一趟,指导制版才行。”
国渊一听刘敬答应了,高兴得手舞足蹈起来:“太守,那是自然,我现在就去。”
“哈哈哈哈,子尼你急什么?你有此书已有十余年了,又何须急那么一两天时间?”
“太守说的是,只是我来皖城这段时间了,也早闻崔元朴之名,亦想认识一下,请他指导一下。”原来同行之间也想交流一番。
“子尼的想法确实是好,我大汉有很多有益于民生的技艺,包括种植、冶炼等,世人不重视,时间长了,唯恐将来会佚失,自从有了印刷之术后,我亦想过,若是把这样技艺都印刷下来,流传下去,就不会佚失了。”
国渊又站了起来:“若太守有此心,乃天下人之幸。其实我朝农事方面的书籍就有不少,除了《四民月令》和《泛胜之书》十八篇之外,还有很多,例如《野老书》十七篇、《尹都尉书》十四篇等,可多了。唉,只是如今不知是否流传着。”
“《野老书》十七篇?《尹都尉书》十四篇?”刘敬一阵懵圈,怎么他在21世纪从未听闻过这样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