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悦又找到了好几朵大脚菇,可惜被虫子吃了很多。
这大脚菇菌盖下面麻麻赖赖的,太招虫了。
不得已,祁悦放弃了几朵很大的大脚菇,把小号没有被虫咬的大脚菇都收了。
人越憨,菌越大。
祁悦仿佛端了黄癞头的老巢,周边全是一窝一窝贼大的黄癞头。
黄癞头学名是黄陂疣柄牛肝菌,知名度还是蛮高的,在各大博主视频里出镜很多,祁悦没吃过黄赖头,但是眼睛已经看过99遍了。
黄癞头菌盖上面的鼓包,土黄色的,类似于癞蛤蟆身上的鼓包,才得了这么个“雅名”,名字糙,但是味道绝美。
黄癞头的味道属于醇厚型,带着一点点淡淡的土腥味,处理的好,就吃不出来,反而是更加浓郁的清甜,还有一股独特的奶香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而且黄癞头身材壮硕,找到一朵就很耐吃,以前大的黄癞头就能长到婴儿手臂粗细,现在林子里最大的一株,有祁悦齐腰的高度。
黄癞头营养价值很高,被誉为菌中皇后,富含多种氨基酸、多糖体和微量元素,抗衰、还能提高免疫力。
捡着捡着,祁悦的兜子就满了,鸡油菌、奶浆菌、松茸、黑牛肝菌、松乳菇,越找越多。
她尽可能睁大眼睛分辨,把背篓拿出来放大,继续弯腰前行。
一窝一窝的收割,对于那种被虫咬过的,就弹一弹菌盖,让孢子散开,继续让它们长在地上,把小的都收了。
祁悦感觉越走越抖,蹲地上感觉整个人都有点后倾了,最初还以为是背篓太重了,被拉着向后,转过头才发现自己已经在山腰斜坡上。
祁悦小心翼翼找下脚的地方,慢慢走下山,她将菌子变小,都已经收了2/3筐了。
老祖宗用生命试出来的菌种就有几千种,祁悦从博主那边学来的不过两百多种,她还记住了很多毒蘑菇,所以记住的能吃的菌类有限。
若不是认识的有限,她能快速装满筐。
遇到好几窝菌类,朵大肉厚,一看就是那种下油炒很香很鲜的,惨的是不认识,不敢吃。
以后要找时间去前区,看看书店有没有关于菌类的书籍,最好是带图的,就不信老祖宗那些瑰宝没留下来。
之前看检测数据,上面的描述口吻,妥妥的照书搬,一定有很多文献留下来了。
确实有很多文献是留下来的,只不过都保存在前三城,偶尔有漏被丁城的书店收录着。
丁城普遍识字少,大部分人认识的字,都是在腕表上听着听着对应看会的,要么就是去书店学字学会的,这样文化程度的普罗大众,可能带图的书更吸引他们。
像苏又那样识字但不多的,最近就沉迷着前区书店新上的爱情故事图册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