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趋吉避凶

流浪前夕 诗心疯 5093 字 2个月前

主宇宙二点五宇宙年四十五恒星年二千禧年地球历二十四年

巳月廿二 晴

尔岂不早知乎,人间难救,其结已定。唯有一路,可生救医。世道如此,你死我亡,尔无奈可选。其路之艰辛,尔应适之。强则破之,弱则避之,趋利离害,以求道恒。无意无心,更不得无情无己。然他者,世应毁,其皆当诛,死无葬身之地,以平天下悠悠之众口,怨怒之四起。仇之必报,十年之不晚。问前世今生,永无宽恕,以报苍天之圣德。不知从头起何写,其皆废言何有言。唯有痛厌难可却,独留一梦飘孤风。

君既知人间难救,结局已定,然此念虽有几分通透,亦有几分决绝过甚。且听吾言之。

夫世道虽险,若皆以死斗、诛灭为策,则世愈乱而不可收拾。古之仁人,处乱世而怀悲悯。昔者孔子,周室衰微,诸侯争霸,礼崩乐坏。其道难行,如驱车于棘丛。然孔子周游列国,不避艰辛,非以强破、弱避为要。其遇匡人之围,处之泰然,以仁德化险。若如君言,视他者皆当毁诛,此岂仁者所为?

且世之纷扰,皆因人心善恶交杂。一人之恶,不足以尽废其类。舜之弟象,数谋害舜,然舜登位之后,仍封象于有庳,以亲义感之。此乃大度包容之举,非必睚眦以报。君言仇之必报,十年不晚,然冤冤相报,何时得休?晋有郤缺,其父郤芮谋逆被诛,郤缺躬耕于野,以贤德见称,晋文公不计其父之罪而复用郤缺,晋国得以兴盛。若文公以君之念处之,则晋国失一贤臣,霸业难成。

世之有难,亦当思其根源,非独以杀罚为解决。秦末之时,苛政如虎,民不聊生。陈胜、吴广揭竿而起,本为求生,非为屠戮秦人。若起者皆以“世应毁,皆当诛”为念,则天下大乱不止,生灵涂炭无尽。刘邦入关中,约法三章,收揽人心,此为治世之先声。项羽则屠城纵火,失尽民心。故知欲救人间,非以残暴对残暴,而应以仁德化育。

至于前世今生,果有宿怨,亦当以化解为上。佛家有云:“冤亲债主。”若能以慈悲心对待,冤孽可消。君言永无宽恕,此乃执念过深。古有缇萦救父,汉文帝感其孝,遂除肉刑。肉刑之酷,为世所怨,然文帝以仁恕之心改之,此为帝王之德,亦为天下之幸。

君言独留一梦飘孤风,此乃心无所依之叹。然若能放下心中仇恨与偏见,投身于世之善举,则梦可有所寄。昔有孟尝,食客三千,鸡鸣狗盗之徒亦能得其所用。孟尝不以身份高低、善恶之念而拒人于外,故能在乱世中有所作为。君处此世,亦当广结善缘,以善念为基,以智慧为导,或可寻得救世之道。

君又言不知从头起何写,废言何有言。然文字者,心声也。心中有沟壑,则笔下有文章。君既对世有此深叹,不妨从点滴善念写起。如邻里有难,援手相助;见幼者无知,以善道教之;遇老者贫苦,奉养以敬。此皆可为文之资,亦为救世之端。

世之难治,犹如久病之人,不可猛药遽攻。当以调养为先,徐徐图之。君若强破弱避,恐失中正平和之道。中庸者,不偏不倚,君应察之。若一味趋利离害,恐利欲熏心,反失本真。应于利中见义,害中寻机。

今之世,虽有诸多弊病,然亦不乏希望之光。有善士奔走呼号,为弱者发声;有智者钻研技艺,以利民生;有勇者投身公益,扶危济困。君若能汇入此洪流,以君之见识,必能有所贡献。

且君既言人间难救,然未试何言难救?古有愚公移山,虽山之高峻,然以坚定之志,感天地而移之。君之救世,亦当有此决心。不可因一时之困,而弃世于不顾。

君当知,人之力虽微,众志成城则可改天换地。昔者武王伐纣,诸侯会盟,以正义之师伐无道之君。然武王亦非单凭武力,其于战后,分封诸侯,制礼作乐,使天下归心。君欲救世,亦当从长计议,不可操之过急。

君之所言,痛厌难却,然厌之愈深,愈陷其中。当以豁达之怀视之,如庄子之逍遥,虽身处于世,心游于物外。以超然之态看世之丑恶,而后以积极之举改之。

世之美丑善恶,犹如阴阳之两面,相生相伴。君不可独爱其美善,而恶其丑恶。当以美善化丑恶,使世趋于大同。古有三皇五帝,以圣德治世,使民安居乐业。君可追慕古风,汲取古人之智慧,以解今时之难题。

君若以无情无己为念,则失却为人之根本。人者,有情有义,有血有肉。若无情感,则与木石何异?虽救世之途需冷静理智,然亦不可弃情感于不顾。如诸葛孔明,一生尽瘁,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于刘备之知遇,满怀感激,此情感成为其奋斗之动力,而非阻碍。

君言唯有一路可生救医,然此路未明言。吾以为,此路必是仁善之路,包容之路,智慧之路。君当以海纳百川之胸怀,接纳世间万物,以仁爱之心对待众生。于强者,劝其以仁济世;于弱者,助其自强自立。如此,则世之结或可解,人间或可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且君当视世之众人皆为可教之人,非独以毁诛视之。孟子曰:“人皆可以为尧舜。”只要有善念之引导,教育之熏陶,人皆能改过迁善。古有周处,年少时为乡里祸患,人皆恶之。然其闻陆云之言,改过自新,终成忠臣。若当时乡人皆欲诛之,岂有后来之周处?

君于救世之途,亦当注重自身之修养。曾子日三省其身,君亦当常思己过。若自身不正,何以正世?如杨震,暮夜却金,以廉洁自律。君当以古之贤人为楷模,砥砺品行,而后方可言救世。

君又当知,世之变革,非一蹴而就。商鞅变法,虽使秦国富强,然其过程亦充满艰难险阻。君救世之举,亦会遭遇反对与挫折。但君不可因此而气馁,当如松柏之坚韧,虽经霜雪而不改其志。

世之文化传承,亦为救世之要。古之文化,蕴含无尽智慧。君当深入研习,以古鉴今。如《诗经》之温柔敦厚,《尚书》之政典之祖,皆可为君之借鉴。从文化中汲取力量,以文化人,使世风清正。

君言其结已定,然命运之事,亦非全然注定。古有姜子牙,半生落魄,然暮年遇文王,大展宏图。君不可因一时之困境,而断定世无转机。当积极探寻救世之法,打破既定之局。

君于世间,当与同道者携手共进。古有竹林七贤,虽处乱世,然七贤以文会友,相互砥砺。君亦当寻觅志同道合之人,共同为救世而努力。众人拾柴火焰高,齐心则可成大事。

君虽言无意无心,然救世之事,正需用心用意。用心去洞察世之弊病,用意去谋划救世之策。不可有丝毫懈怠,亦不可有虚无之念。如陶侃之惜分阴,君当珍惜时光,积极作为。

且君救世之念,当传于后世。古之仁人,其德其行,传于千秋。君若能有所建树,亦可为后世之典范。如范仲淹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激励无数后人。君亦当有此等胸怀,为后世谋福祉。

君于救世途中,亦当关注民生之本。民以食为天,当致力于发展农桑,使仓廪实。亦当重视教化,使民有道德,知礼义。君若能从这些根本之处着手,救世之事则有望成功。

君又当防范世之伪善之人。世有假仁假义者,以善之名行恶之实。君当以慧眼识之,不被其蒙蔽。如古之李林甫,口蜜腹剑,君当远离此等小人,以免其坏君救世之大业。

君之救世,当从自身之家庭做起。家为社会之细胞,齐家而后可治国平天下。君当以孝悌之义,和睦家庭,使家庭成为温暖之港湾,亦成为救世之根基。

君于世间,还当重视自然之和谐。古有天人合一之念,君当遵循自然之道,不可过度索取,破坏生态。若自然失衡,则世亦难安。如大禹治水,顺应自然,疏而导之,终成治水之功。

君当以乐观之态面对救世之途。虽有千难万险,然乐以忘忧,则可使君之意志更加坚定。如颜回之陋巷不改其乐,君亦当于救世中寻得内心之喜乐。

君当于世间广布善德。如春风化雨,滋润万物。君之善举,或能感化他人,使更多人投身于救世之列。君不可独善其身,当兼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