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击和李如松职位相差很大,但王必迪…却敢当面指责李如松!这让李如松很没面子。
史载“先上城者与银三百两,或授以都指挥佥使,今者先登者众,而三百两银何在?指挥佥使又何在焉?是谓不信也。
大军不为前进,只率先锋往击,一有蹉跌,大军挫气而退,以是言之,非不智为何?如此而可以攻城耶?”
攻城之前,戚家军来不及吃饭,就将其拉上战场;立大功后,之前奖励不给兑现;在作战中,只让戚家军作为主攻先锋,后方部队则一有情况马上撤。
王必迪直戳李如松肺管,要求拿回赏金,将李如松怼得哑口无言。
李如松面对王必迪指责并没发作,因为实在没理。最终,他只好把那三百两银子给了戚家军。
这就是所谓南北兵矛盾深的由来。当年惨案据说根源在此……
惨案过程。
1595年,戚家军已回到驻地石门寨,军饷却还没发。且辽东经略宋应昌为鼓舞士气,还曾将戚家军原本每年18两军饷,提高到43两。
就这样,由于长期得不到军饷,戚家军将士们终于无法忍受。
他们找到蓟镇总兵王保,将士们想要回自己本应得的军饷。
结果,王保命戚家军校场集合。士卒以为要给发军饷了,就全集中起来。
可在那等待他们的并非军饷!而是一场大屠杀。没有携带武器的戚家军,多达三千余人尽数被屠戮。
史载,“蓟三协南营兵,戚继光所募也,调攻朝鲜,撤还,道石门,鼓噪,挟增月饷。保诱令赴演武场,击之,以反闻。”
以及“建昌营调南兵三千留养,以备倭之缓急。而十月间,以离家日久,钱粮不给,含忿谋作乱。事觉,杀三千三百余口。”
王保只是个总兵,他有胆擅自杀人吗?还一杀就是几千将士。
最可恨的是:王保杀完人之后,他不仅没遭到惩罚,反而还升官了。而戚家军那些冤死、逃亡的将士们!却扣上了个谋反的帽子。
史载“巡关御史马文卿庇保,言南兵大逆有十,尚书石星附会之,遂以定变功进保秩为真。”
巡关御史,可以理解为专门的巡视组组长。庇保,庇佑王保,巡关御史马文卿这家伙,他说南兵有大逆之罪十条;
而兵部尚书,防长吧,比防长还权大得多。尚书石星也这么认为…戚家军有造反大罪。
于是,朝廷就形成定论:戚家军造反罪证确凿,总兵王保平叛有功!该升官受赏……
当时,抗倭援朝还没有结束,还正值用人之际……
真是丧尽天良、无耻至极。为国南征北战、功勋卓着的勇士!足以震倭、震虏的将士!其热血没慷慨到沙场,却惨遭无耻算计、屠戮、追杀,以强扣上的反贼之名。
无耻算计、屠戮、追杀英雄的人却平叛有功!
而这样的千古奇冤?前世就对戚继光、戚家军景仰不已的王九!却是穿越后才听说。
而且,若非因神秘的契雪三人!若非这三人是他最好的兄弟!若非王九秘密地四处打听、求证?
他至今都不会知道!因为此事,朝野讳莫如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