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遇到过鬼打墙吗?

当小陈还是一个初中生的时候,他就跟着自己的父亲一起踏上了那条充满期待和回忆的归乡之路。他们此次前行的目的地,正是那个让小陈魂牵梦绕、却已许久未曾涉足的老家村落。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细细地算一算日子,距离他们上次回到这个熟悉又陌生的地方,居然已经过去了漫长的整整八年!这八年来,城市的繁华喧嚣如同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不断在小陈眼前展开,但内心深处对于故乡那片土地的思念之情,却始终没有被磨灭。

终于,经过一路的奔波,父子俩抵达了心心念念的老家村落。这里的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祥和,与喧闹繁忙的城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郁而真挚的邻里情谊,仿佛能够让人闻到那股来自田野间泥土的芬芳气息。

就在小陈和父亲刚刚踏进村子没多久,关于他们归来的消息就像是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传播开来。左邻右舍们听到这个消息后,一个个都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和激动,纷纷放下手中正在忙碌的事情,急急忙忙地朝着陈家赶来。不一会儿功夫,陈家的小院门口就挤满了人,热闹非凡。

有的人手里拎着一篮子自家菜园子里刚刚采摘下来的新鲜蔬果,那些蔬菜还挂着晶莹剔透的水珠,看上去鲜嫩欲滴;还有的人则带来了自己精心制作的美味点心,阵阵香气扑鼻而来,让人垂涎三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互相问候着彼此的近况,欢声笑语回荡在整个院子里。

众人围坐在那宽敞而又明亮的堂屋之中,屋内弥漫着淡淡的茶香。大家手中轻轻捧着一杯清香四溢的茶水,轻抿一口,只觉得那股清新的味道顺着喉咙缓缓滑下,令人心旷神怡。

此时,众人开始天南海北地闲聊起来。话题从家长里短到乡间趣事,无所不包。有人分享着村里最近发生的新鲜事,引得众人哈哈大笑;有人讲述着自己在外打拼的经历,让听者不禁为之动容。欢声笑语此起彼伏,仿佛一曲和谐动听的乐章,在这小小的堂屋里奏响。

就在这样欢乐祥和的氛围中,时间悄然流逝。转眼之间,次日已至,恰逢清明佳节来临。按照当地的传统习俗,人们都要在这一天前往自家祖坟祭扫,以缅怀逝去的先人们。

清晨时分,太阳刚刚升起,晨曦洒在大地上,给整个村庄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小陈和他的父亲早早地起了床,简单洗漱之后,便与几位平日里虽不算特别熟悉,但同宗同族的叔伯兄弟们会合了。这些人有的骑着那辆虽然破旧,但依旧结实耐用的三轮车;有的则跨上那略显陈旧,然而性能依然良好的摩托车。随着一阵发动机的轰鸣声响起,这支由十几个人组成的队伍,就这样浩浩荡荡地向着另一座山头进发了。

那时候的村庄交通条件较为落后,三轮车和摩托车几乎成为了唯一的出行工具。只见那辆三轮车上满满当当装载着好几大箱子物品,里面整齐摆放着各式各样的祭祀用品:金黄灿烂的元宝堆积如山,纸钱层层叠放,猩红如血的香烛散发着淡淡香气……

这些东西承载着生者对逝者无尽的思念与敬意。

车开到山头前就停了,然后大伙儿一起把东西搬到扫墓的地方。

在他们那个地处偏远的小地方,时间回溯到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重男轻女的陈旧观念可谓根深蒂固。尤其是在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扫墓和祭山这样重要的活动被视为男性专属,女性根本无缘参与其中。

每逢清明时节,祭祀的过程对于参与者而言都是一场艰巨的体力挑战。人们需要翻越数座山峰,不辞辛劳地前往分布在各个角落的祖坟。每一座坟墓前,都要郑重其事地挂上鲜艳的红色纸条,点燃香烛以寄托哀思,并小心翼翼地除去四周肆意生长的野草。无论那些墓地位于怎样荒僻难寻之处,都不能有丝毫疏漏,务必仔细清扫干净。

第一天的祭扫结束后,小陈感觉自己已经筋疲力尽,仿佛全身的骨头都散架了一般。然而,令他倍感无奈的是,按照他们当地长久以来形成的风俗习惯,整个扫墓仪式竟然要持续整整三天之久。

想当年,年仅八岁的小陈便跟随父亲离开家乡,前往繁华喧嚣的大城市读书和生活。在城市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早已习惯了舒适便捷的现代生活方式,又哪里能够承受得了如此繁重而艰苦的劳作呢?所以当天晚上他就琢磨出了一个主意。

次日清晨,阳光洒落在乡间小路上,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晃晃悠悠地行驶着。当它抵达村子入口时,便缓缓停下,车夫冲着众人挥挥手,示意无法再继续前行。原来,前方的道路异常陡峭崎岖,车辆根本无法通行,只能依靠人们徒步攀登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