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禁和乐进等人节节败退,白马、延津、濮阳和原武相继落入袁绍之手,曹操的心头如同压上了一块沉重的巨石。他焦虑地凝视着地图,担忧着自己的老根据地鄄城的安危。在深思熟虑之后,曹操决定派遣2000名士兵增援鄄城,以加强当地的防御。
程昱,鄄城的守将,面对曹操的增援提议,却有着不同的看法。
“主公,袁绍率十万大军,自以为所向无前。他见我兵少,未必会特地前来攻打。若您给我派来援军,袁绍必然会视我为眼中钉,必定会全力来攻鄄城。以我目前的兵力,即便加上两千援军,也难以抵挡袁绍的主力围攻。若是如此,不过是徒然给您造成损失。”
曹操听后,沉默不语,程昱的话不无道理。
果然,袁绍听说程昱兵少,并未将兵力浪费在深入沼泽攻打鄄城上,而是选择了直扑曹操的官渡大营,那里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所在。
虽然程昱的鄄城因此得以保全,但他也无法对袁绍形成有效的威胁,实际上成了一支中立势力。程昱在鄄城坚守不出,静观战局变化,而曹操则将注意力集中在了官渡,准备与袁绍进行一场决定性的对决。
与程昱的鄄城相似,另一支原本坚定附属于曹操的力量也在战局的波动中动摇观望,这就是驻扎在兖州东北部的李典所部。李家,作为山阳郡的豪强,其宗族人数庞大,势力遍布,一直是各方势力争相拉拢的对象。
李典的堂兄李整,曾是曹操麾下的得力干将,曾协助曹操击退吕布的凶猛进攻,为曹操稳固兖州立下了汗马功劳。李家的忠诚与实力,使得他们在曹操的心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然而,李家与袁绍的关系也一直颇为微妙,毕竟在乱世之中,豪强之间往往有着错综复杂的联系。
李整去世后,曹操对李典的重视有增无减,任命他为中郎将兼离狐太守,继续镇守在兖州的东北部。这片土地,正处于袁绍与曹操势力交界的最前线,地理位置极其关键,距离濮阳、白马、鄄城都仅有一步之遥。
虽然围歼于禁和乐进所部的宏伟计划未能如愿,但袁绍麾下的主力军依然势如破竹,战无不胜。
在连续攻占白马、延津、濮阳和原武四座重镇之后,袁绍的雄心壮志愈发坚定。在阳武一役,他亲自率领的主力军与曹操的精锐部队展开了激战。
那场战斗,袁绍指挥若定,调度有方,将曹操的主力军打得节节败退。在这场关乎生死存亡的战役中,刘延、魏种等将领英勇奋战,却终究未能逃脱历史的淘汰。他们或在沙场上英勇捐躯,或陷于敌手,从此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