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寺庙

衡州城一路向东,在一处四村交汇的小山山腰藏着一处青瓦斑驳的小小寺庙,名唤清源寺,若说衡山的南岳大庙是金冠玉带的王侯,永宁古寺是皓首穷经的老儒,这座清源寺简陋的像是一个粗布短打的樵夫。

正殿鸱吻缺了半截,露出嘉靖三十七年烧制的青砖。褪色的"清源禅寺"匾额斜挂着,裂缝里钻出几丛鹅肠草,寺旁溪水溅起的白沫,洇湿着墙根的青苔,倒是院中那株古银杏活得气派,枝桠间悬着的铁马随风叮当,惊起檐角闭目养神的灰鸽羽翅拍落的香灰,正巧盖住了功德碑上的字样。

正殿里的如来像还是泥塑的身子,摆在佛台上显得有些微微的倾斜,寺里的香炉没有多少香火,周围的村民抛荒逃了不少,留下来的也没钱来这寺中供奉,大户官绅有礼佛之心的,大多都去了衡山或永宁古寺,没人愿意来这座狭小穷酸的寺庙。

寺里的主持却比南岳大庙和永宁古寺里那些同行更有佛心,即便他们这些佛寺也担负着沉重的香火捐,却始终不愿给清源寺的寺田庙产加上几分租子,让那些租种着佛田的佃户还有一口饭吃,却让寺里的僧人过得更为艰难,有点本事的,基本上都另寻他处,留在寺里的除了一群走不动的老僧,便只剩下被主持收养的一些孤儿。

刘明承去过南岳大庙,是跟着吴三桂一起去的,新春祭天大典,吴三桂统率文武百官亲自前往南岳大庙举行,祭品仪仗、乐舞人员、服饰礼器,一口气花了数十万两白银,这还是在吴三桂要求“民生多艰,不可奢靡、耗用无度,当一切从简行事”的情况下,而这场祭天大典虽然是“从简”,但却是刘明承从未见识过的壮丽奢华,与那南岳衡山磅礴的气度,倒也相配。

刘明承也去过永宁古寺,古寺古朴,却不简陋,香火旺盛、车马如织,只是见不到一个普通百姓,权贵官绅附庸风雅,不爱去南岳大庙那种“奢华之地”,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