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302年,钦察汗国与元军联合平定西北叛乱,从此承认元朝的宗主地位。翌年金秋,西北诸王承元朝的宗主地位,并设驿路,互开关塞。
至此,四大汗国一致承认元朝皇帝是成吉思汗皇位的合法继承人,元朝的宗主地位得到正式确认。
公元1303年,元成宗下诏宣布,凡是年满七十岁的官员都可以退休。但是太史令郭守敬例外,他已经七十三岁了却还不能退休,因为朝廷极其需要他这样的天文官员。
郭守敬(1231年-1316年),邢州邢台县(今河北省邢台市)人。他从小勤奋好学,熟知天文、数学和水利知识,少年时代就养成了很强的动手能力。他在少年时代,就用竹篾自制了一台浑天仪。
郭守敬三十二岁时,向元世祖忽必烈面陈水利建议六条,被任命为提举诸路河渠。两年后甘肃、宁夏一带,主持修复了长达两百公里的唐来渠和长达一百二十五公里的汉延渠,以及其它十条大渠和六十八条支渠。
考虑到元朝疆域广大,不同地区日出日落、昼夜长短时间各不相同,旧的历法已不适用,公元1279年,郭守敬向忽必烈提议需要进行全国范围的天文观测,用来编制新的历法。忽必烈接受了他的建议,派人分别在全国二十七个地方进行天文观测,史称四海测验。
郭守敬从上都、大都出发跋涉数千里,经河南转抵南海,测定了夏至日的表影长度和昼夜时长,测出二十八星宿距度,算出回归年长度为365.2425日,这已与如今通行的公历值完全一致。在四海测验的基础上,郭守敬主导编制了《授时历》。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历法,通行三百六十多年。
郭守敬在天文、历法、水利和数学等领域都取得了辉煌成绩,在世界科学史上也占据崇高地位。尤其他率先运用针孔成像原理制作天文仪器,堪称世界光学史上的划时代成就。
为纪念郭守敬的科学成就,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被命名为郭守敬环形山。1977年,国际小行星中心将小行星2012命名为“郭守敬小行星”。公元2010年,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的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LAMOST望远镜,被命名为郭守敬天文望远镜。
2023年3月,郭守敬望远镜发布光谱总数达到2229万条,成为世界上首个发布光谱数突破两千万的巡天项目,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千万量级的光谱巡天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