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赴任徐州不到半年,便遭遇一场百年不遇的大洪水。黄河决堤,梁山泊洪灾泛滥。河水淹没几百里农田后,顺京杭大运河、微山湖直逼徐州城下。由于被城南山地所阻,洪水越涨越高,大水围城月余而不退。
城内的富人打算借助舟船出城躲避洪水,却被苏轼制止。他们一旦出城,全城百姓都会惊慌失措,四处逃散,那么谁来守城?苏轼向百姓承诺,他不走,大家也不要走,他绝不会让洪水冲毁城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洪水围城,当务之急是加固城基,增加墙高。但工程量大,时间紧迫,需要大量精壮劳力。苏轼想到了驻扎徐州的皇家禁军武卫营,他蹚过泥水亲赴军营拜访武卫营统领,请求他们协助筑堤抗洪。
以当时军政制度,禁卫军只听从皇帝调度,地方行政长官无权调动武卫营。但武卫营统领被苏轼的精神感动,果断率领士兵昼夜不停修筑长堤以抗洪水,同时开挖沟渠把洪水引入黄河古道。
其时大雨连绵,积水高达数丈,徐州城墙高出水面只剩三块墙砖。为稳定民心,苏轼便在城墙上搭建了一座茅草屋,他就住在茅屋内现场办公。
大水围困徐州城四十五天,苏轼四十五天没有回家,与士卒们同宿同起,筑造外圈城墙。直到河水被引入故道,东流入海,徐州城终于被保全。洪水消退,百姓欣喜若狂,苏轼高兴地吟诗道:
入城相对如梦寐,我亦仅免为鱼鼋。 小说免费大全
洪水退去后,苏轼连夜修表请朝廷拨款修建徐州旧城,以防患于未然。朝廷批准其奏请,拨给铜钱三万贯,米粮一千八百石,民工七千二百名,在城东南修建了一道木坝。在这道新建的外围城墙上,苏轼加盖了一座高约百尺的黄楼。
出现问题,迅速解决,随后居安思危,防微杜渐,苏轼终保徐州城无恙。
千年之后,这座黄楼至今仍巍峨矗立。而苏轼将其徐州所作诗词结集,欣然命名为《黄楼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