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奉天之难

初六:遁尾,厉,勿用有攸往。

排到末尾的遁隐,形势艰难,不要有所行动。

时间选择错了,成为最后遁隐的那一个人,形势因此变得非常艰难。怎么办?

退一步,海阔天空,如果实在来不及退了,忍一时,风平浪静。所以,既然已经耽误了,不妨暂时停下来不要行动,先静观其变看一看。

慢走一步,未必没有转机。很多时候,我们可以守得云开见月明。用现在的话说,叫做坚持就是胜利。

公元779年,唐代宗崩,太子李适登基为唐德宗。

他的曾祖父唐玄宗是唐朝寿命最长、在位时间也最长的皇帝,在位期间就实现了四代同堂。安史之乱爆发时,李适已年满十三岁,可以说亲历了战乱,饱尝了家国之痛,也亲眼见到了宦官专权带来的恶劣后果。

所以,唐德宗和父亲唐代宗一样,既讨厌宦官,对尾大不掉的各镇节度使也如鲠在喉。于是在即位后,他便打算整治宦官而重用朝官,同时试图对拥兵自重的地方藩镇使用武力削藩。

他整治宦官是卓有成效的。

登基当年,唐德宗派宦官为淮西节度使李希烈颁赐旌节。李希烈为表示感谢,送了这位宦官七百匹缣、二百斤黄茗,还有骏马和奴婢。唐德宗得知后大怒,将其杖责六十后处以流刑。从此,那些奉使出京的宦官再也不敢贪污受贿了。

他重用朝官,早期一度颇有中兴气象。

尤其是出身博陵崔氏的崔佑甫,为官忠贞正直,担任宰相期间执政宽简有度,颇有贞观之风。可惜他在位不久便重病去世。此后继任的宰相忙着嫉妒贤能,党同伐异,全都没有支棱起来。

唐德宗立足未稳,便打算削藩了。

实际上,因为唐肃宗以收复两京为主要战略目标的军事行动,导致安史叛军的有生力量仍然强大。他们被招安后,依然盘踞地方拥兵自重,唐朝失去了削藩的最佳时机。

时机既然已错失,当时比作稳妥的作法应该是暂缓争端,励精图治,待国力强盛后再谋定而后动。

但是郭子仪的积极配合,给了唐德宗天下在握的错觉。

唐德宗尊郭子仪为尚父,加封太尉兼中书令,给足了面子后褫夺了他的军权,又将其部将李怀光、常谦光、浑瑊等人派往地方分领节度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