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

观卦六爻也讲述了曹魏代汉而立、历半世纪而亡的历史故事。

初六:童观,小人无咎,君子吝。

像孩子一样观察,小人这么做没有灾殃,君子这么做有憾惜。

小孩子天真、单纯,没有机心,他们的心智还不健全,社会阅历也还不够,所以他们观察事物比较流于表面,不够深入,而且很情绪化。一般人用这种心态去看问题倒也没什么不对。老子说的:复归于婴孩,赤子之心嘛!但是,有重任在肩的君子如果也很傻很天真的看问题,而且像小孩子一样喜怒形于色,对不起,难堪大用。

根据历史断代,曹魏政权始于公元220年,汉献帝禅位,曹丕登基为魏文帝。但我们至少可以把它提前到公元216年曹操封魏王之时,甚至再大胆一点,将公元208年曹操废三公而自任大汉丞相这一年视为曹魏政权的起点也没什么不对,虽然曹操自己也许不会答应。

他想名利双收,不好听的说法是又当又立。

曹操势力还没有强大到可以号令天下莫敢不从,所以他必须挟天子以令诸侯,维护他执政的正统性。汉献帝虽然只是曹操逐鹿天下的一个牵线木偶,但因为还有极大的利用价值,所以他暂时是安全的,没有生命危险。

曹操打着年轻皇帝的旗号,努力执掌着残破不堪的汉帝国。天下人都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所以不服者众,至少袁绍、袁术、刘焉、刘表、刘备、孙坚、孙策不服。终其一生未能登基称帝,这是他的无奈,更是他的遗憾。

果子实际上早已经成熟了,只不过为千秋万代计,曹操把摘果子的权力留给了儿子曹丕。所以,曹魏政权第一个应该要讲的人,不是开国皇帝魏文帝曹丕,而是事实上的奠基者魏武帝曹操。

曹操(公元155年-公元220年)也许才是我们理想中的完美男人,文武双全,雄才大略,侠骨柔情,除了个子不够高、长得不够帅,其余的优点都占全了。

公元189年,董卓拥立汉献帝,自称太师。曹操来到陈留(今河南开封陈留镇),散家财,聚义兵,率先号召天下英雄起兵讨伐董卓,从此开始了他波澜壮阔的枭雄一生。在曹操的鼓舞带动下,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渤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等人纷纷举兵,袁绍被推为盟主。据《三国演义》,刘关张三兄弟也参与了讨伐董卓的战役,曾在虎牢关前三英战吕布。不过这是小说家言,虚构的。

曹操的真正崛起始于公元192年。他在兖州(今山东省巨野县)设奇伏,经昼夜会战大破青州黄巾军,获降卒三十余万,人口百余万。曹操收编精锐组成了战力惊人的青州兵,这是他征战天下的核心班底。

而他在群雄割据的乱世实现秀出群伦的目标,是公元196年曹操迎回汉献帝,迁都许昌,升任司空,行车骑将军事,总揽朝政,奉天子以令不臣。这一年,汉献帝改元建安。这个挂,曹家顺风顺水地用了整整二十五年。

公元200年,曹操被迫打响了官渡之战,他的对手是河北袁绍。

曹操未必想打这场仗,因为实力悬殊太大了。

此时的袁绍,已经消灭了盘踞北方的公孙瓒,坐拥冀州、青州、并州、幽州四地,兵多将广且兵精粮足。当时袁军号称十数万之众,而曹操几经战争后,兵不满万,其中有二三成还是伤兵。如此形势,甚至包括曹操在内,都不认为自己能赢。

但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郭嘉认为肯定能赢。他提出十胜十败论,指出袁军就是纸做的老虎。无论是看政治措施、政策法令、组织路线,还是看个人修养、心胸气度、文韬武略,曹操都远胜袁绍。只要曹操持续保有这“十胜”,必可完成统一天下的伟业。

而荀彧认为不得不赢。袁绍倾巢而出,摆明车马要和曹操决一死战。这种局面下,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没有第三条路可以走。所以曹操赢也得赢,不赢也得赢,置之死地而后生。

贾诩也认为此战必赢。他的理由很简单,曹操比袁绍有智慧,比袁绍勇敢,比袁绍会用人。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只要抓住机会,一定能毕其功于一役。

曹操于是咬着牙梭哈,是死是活就看这一把。他赌对了。

运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袁绍那边,刘备带着大将关羽和张飞悄悄离开了,而曹操这边,袁绍的老部下许攸深夜来投。两只千年老狐狸你来我往斗了半天心机后,相视而笑,惺惺相惜。许攸深知袁军虚实,献上了必杀一计。曹操依计而行,亲率骑兵奇袭袁军粮库乌巢(今河北封丘),一举端掉了袁绍的所有军需物资,逼降了河北大将张合。

袁绍大军士气受挫,顷刻间土崩瓦解。曹操得以打败当时最大的竞争对手袁绍,为统一黄河以北奠定了坚实基础。

公元208年,曹操彻底统一北方后,废三公,恢复汉朝丞相制度,自任丞相。这一年,他率八十万大军发动赤壁之战。

他被动应战的官渡之战,以弱胜强打赢了。他主动出击的赤壁之战,以强凌弱却打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