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坚定信念开启新程(上)

女人啊,女人 康晖 2421 字 3个月前

省城里只有一所师范学院,它历史悠久、名声显赫,曾经培养出无数优秀人才,是该省的教育界翘楚。这所学校不仅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光荣的革命传统,还汇聚了众多杰出的教师队伍,他们以博学多才、教学经验丰富而着称。

然而,文革时期,由于各种复杂的因素,这所学校被迫迁移到远离城市喧嚣的古晋阳县城里。这里的环境清幽宁静,但也相对较为偏僻。这所师范学校的教育目标非常明确——为当地培养优秀的小学教师。然而,当时的社会环境却让这个目标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那个年代,教师的待遇极低,甚至可以说是微薄到让人难以维持生计。因此,人们普遍认为:“家有三口粮,不当孩儿王”。这种观念深深地影响了人们对教师职业的看法,使得很多人不愿意选择成为一名教师。

此外,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这所师范学校已经好几年没有招收学生了。这导致了一个严重的问题:许多学校都面临着严重的师资短缺。那些曾经在这里学习过的老师们也逐渐老去或离开了工作岗位,而新的教师又无法及时补充进来。这样一来,整个教育系统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之中。

在这样的背景下,师范学校的存在变得尤为重要。尽管困难重重,但它仍然肩负着为当地培养新一代小学教师的重任。这些未来的教师们将肩负起教育下一代的使命,努力改善当地的教育状况。他们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还需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奉献精神,去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何家杏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车后座上绑着她简单的行李。她一心想着尽快赶到新学校报到,所以没有时间去欣赏沿途的风景。尽管她知道这个省会城市非常繁华热闹,但她只能匆匆而过,无暇顾及。

沿着宽敞的大道一直往南走,何家杏一边骑车行路一边向路人打听师范学校的具体位置。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努力骑行,她终于抵达了目的地——那座位于古晋阳县城中的龙城师范学校。

走进校园,何家杏立刻感受到了一股浓厚的历史氛围。虽然已经是深秋时节,但校园内依然绿意盎然,让人感到心旷神怡。一棵棵古老的柏树高耸入云,仿佛见证了岁月的沧桑变迁。校园内的建筑虽然略显陈旧简陋,但每一处都散发着古朴的气息,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辉煌与荣耀。对这儿的此情此景何家杏似乎有种熟悉的感觉,好像曾经到过这里似的。

这一届的工农兵学员,学校总共招收了两百多人。这些人基本都是插队或者返乡的知青。他们的年龄相差较大,最大的已经二十七、八岁,而最小的还不到二十岁。由于各自的经历不同,他们的背景也多种多样。有的曾经是民办或代课教师,有的则是转业或退伍军人,其中大部分人都曾担任过农村的基层干部。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尽管他们的背景和经历各不相同,但他们的政治面貌却出奇地一致。其中,共产党员占据了全班人数的五分之一,其余所有人都清一色的是共青团员。学校根据专业设置将学员们分为政文、外语、数学和体育四个专业班级。根据个人选择,何杏被分配到了政文班。

报到后,何家杏按照教导处邸老师的指引,穿过校园里的树丛,进入了一个幽静的小院。这里有几排整齐的平房,便是女学生们的宿舍区了。家杏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房间,推开房门一看,里面摆放着八张床铺,整齐而有序。每张床铺的被子都叠得方方正正,如同豆腐块一般。屋子中央摆放着一个铁炉子,旁边的小桌子上面放着一把红色的暖壶,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正在这时,一位身穿兰地红花衣服的女生从床上下来,操着一口浓浓的乡音,热情地向何家杏打招呼道:“你好啊!我叫苏英,是从偏远的山区农村来的。”说着,她便上前帮何家杏把行李拿进了屋里,并关切地问道:“要不要我帮你整理一下床铺?”何家杏感激涕零,忙不迭地回答道:“谢谢啦,不用麻烦了。”心里不禁暗暗感叹:这位来自偏僻地区的舍友真是太纯朴善良,热情好客了!

紧接着,其他几位舍友也纷纷走了过来,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主动自报家门。赵云霞拖着长长的两条大辫子,热情地为何家杏倒了一杯开水;而扎着两条小辫儿的梅梅,则笑容可掬地自我介绍道:“你们都是大姐姐呢,我最小,我可是按教工子弟被招进来的……”何家杏听后,立刻与她们逐一握手,愉快地交流起来。一时间,屋子里充满了欢声笑语,气氛十分融洽。

梅梅话还没说完,屋门突然被人猛地推开,发出一声刺耳的响声。紧接着,一个衣着光鲜亮丽的女孩闯进门来。只见她留着一头乌黑的长发,脸上化着精致的妆容,看起来十分洋气。她一进门就皱起眉头,嘴里不停地嘟囔着:“这是什么破地方啊?这条件也太简陋了吧,简直就是来让我们在这里修行的庙院嘛!”说着,她快速地走到自己的床铺前,开始收拾自己的东西。

小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