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伏威虽然死了,死在辅公祏被抓之前,并且他也已经背上了旧部谋反的污点,声誉下降,影响力减小;但是,他到底是曾经的江淮军首领,他也是有几个旧部尚且在朝中的,也是有些与他打过交道、算是人脉关系的人在长安、在天下各地的。
这样的人,即便死了,也不能小觑其影响力。
而作为皇帝,李渊如何能够坐视这种影响力继续维持下去?
没有借口,没有理由便也罢了;但是现在,李孝恭体察上意,善解人意地送来了杜伏威才是谋反的幕后主谋的人证物证——辅公祏和密信。
有了机会,李渊如果不把握住,不处理一下,他才是脑子有病。
而等到唐太宗登基,再为杜伏威洗脱冤屈,平反昭雪,恢复名誉……那是当然的啦!
这个时候,江淮军早就烟消云散,杜伏威的影响力也已经差不多没了个干净,再也不可能产生什么威胁;这个时候,正是展示唐朝心胸宽广、展示唐朝君主并不忌讳改正自己的过失……的好时候啊!
至于说阚陵,刘邦觉得,李孝恭也好,李渊也罢,这两人同样是明白阚陵的清白的。
一来,李孝恭在查抄江淮军家产的时候,直接把杜伏威和阚陵的私产也全部抄没,这怎么可能是什么无意之举?
以李孝恭将杜伏威的情况上报李渊的行为来看,李孝恭绝对是个聪明人,这种聪明人,是不会犯下这样的错误的。
因此,李孝恭只能是故意的。
而阚陵和李孝恭为此争吵,随后就被李孝恭以谋反罪处死……
家产并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则是这个故事中的那一句话:“阚陵,是江淮军中的最后一员大将,阚陵一死,江淮军也自此差不多烟消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