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9章 赔光也在乎不惜

官途无疆 孤照 1212 字 2个月前

所以,江寒说什么,刘天一听什么,沈心也经常交代刘天一,一定要听江寒的话!

“半导体,咱们没有任何基础啊。”刘天一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

不要说刘天一,现在让其他任何人搞半导体也不知道从何下手。

现在,国家、企业和国人都没有意识到半导体也就是芯片会成为工业特别是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之痛。

改革开放之初,我们面临着在科技领域如何赶超的问题。因为我们几乎是全面落后,所以,选择在哪个领域突破就成了大家争论的焦点。

当时,物理学界的泰斗物理泰斗杨振宁曾建议国家集中精力搞半导体,但是这个建议并没有被采纳。相反,国家花费巨资经费搞了电子正负对撞机。

对撞机就是通过电磁场加速到接近光速,让微观粒子之间相互碰撞,使原本难以分割的粒子发生结构上的改变,用于物理学研究。1984年,中国第一座高能加速器——正负电子对撞机在中美科学家通力协作下完成。而1988年的首次对撞成功,更是成为我国继原子弹、氢弹、人造卫星之后又一个科技领域的里程碑项目。

正是这次成功的对撞让国家层面产生了重大的战略误判,于是就要继续投入1500亿,但这一决策又遭到了杨振宁的强烈反对。

杨振宁当时反对的理由有三点:

第一,这是一个无底洞。美国人就已经不搞电子对撞了。美国因为建造成本远超预算,最终在浪费了20亿美元后,停止了对撞机的建设。杨振宁认为这个项目就是一个无底洞、一个连美国都研究不出来坚持不下去的无底洞。

第二、会挤压在其他高科技领域的投入。动辄上百亿美元的研发经费,杨振宁认为应该把这些钱用于能够在短期内对人们生活产生良性影响的应用领域,比如:航天工程、量子通信,另外,中国人口数量庞大,医疗、教育和养老等问题仍需要长期投入,应该将经费合理分配。

第三,人才严重缺乏。目前中国在对撞机方面的人才非常稀有,即便有也是在欧美等国家工作过,而且大部分岗位仍需要国外的专家学者补足,也就意味着最终的研究成果会被共享,那通过对撞机实现超越欧美就失去了意义。

当然,江寒知道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粒子对撞是对未来的探索,你不知道究竟会发生什么,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出成果,这种科学成果转化为技术成果的过程十分漫长,甚至就没有可能转化为技术成果。

事实证明,国家花费巨资经费搞了电子正负对撞机,结果该机器现在已经废弃,除了出了几篇一般的论文外,并没有取得任何实际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