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招:欲取先予。首先想到医务人员的防护和他们的疲劳,顾及他们的工作环境,解决家中的实际困难。保护措施一定要做到位,绝不让战士裸奔。只有这样,才能让医务人员安心上前线,发挥最大战斗力。这一招,是为铠甲。在疫情期间,防护物资的短缺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张文宏深知医护人员面临的风险,他积极协调各方资源,确保医护人员有足够的防护装备。他明白,只有保护好医护人员,才能更好地救治患者。
第二招:避虚就实。医生护士也是人,也需要实在的东西。好的经验措施,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最好的关心。远比宣传和歌颂有用,能让他们勇敢的,就是打有准备之仗。这一招,是为兵器。张文宏注重实际效果,他不追求形式上的东西,而是致力于寻找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法和防控措施。他带领团队不断总结经验,分享有效的治疗方案,为其他地区的抗疫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第三招:人性为先。组织驰援武汉,是每个医院的难题。有人父亲进了 ICU,就放他回去照顾;有人刚刚外援回来,就先不再派武汉。医务人员不是机器,而是血肉之躯。“不欺负听话的人”,不拿卖惨当噱头。这一招,是为攻心。张文宏理解医护人员的难处,他尊重每个人的选择和家庭情况。在安排工作时,充分考虑到人性的因素,让医护人员感受到温暖和关怀。
第四招:保己利人。不鼓励舍己为人,不支持裸奔上阵,不赞成“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他敢于说:“没有防护,你可以拒绝上岗!”避免无谓的牺牲,不赞扬损人的利己。这一招,是为止损。张文宏深知生命的宝贵,他不希望医护人员在没有足够防护的情况下冒险。他的这句话,给了医护人员底气,也让他们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
第五招:因势利导。紧急情况,工作方式和标准不同寻常。快速制定出战时的工作标准,果断地说:“按照这些标准来,出了事我承担!”“共产党员,要做出自己的样子来!”这一招,是为士气。张文宏既有大帅决断,又不失儒将从容。他坚持信仰的同时,兼顾人情冷暖,这才是老百姓最想看到的一线战斗。经历过太多悲剧,我们希望他们平安,并不是一定要讴歌和眼泪,才叫战斗。
张文宏的理论知识过硬,源于他的求知上进;战斗经验丰富,必然是身经百战。2003 年,非典来袭,上海第一例 SARS 病人出现时,张文宏推迟了去哈佛进修的时间,主动请缨,作为重要组员进入隔离病房。他的老师翁心华,复旦大学终身教授,时任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上海疫情防治组长。师生齐心,创造了 1700 万人口,仅 8 例感染的奇迹。翁心华团队,被称为“中国感染科梦之队”。疫情过后,两人还共同编写了一本书,《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是国内首部介绍 SARS 的专业书籍。
名师出高徒,张文宏继承了老师的衣钵,成为了华山医院感染科的下一个活招牌。2013 年 H7N9,2014 年埃博拉,如今的新冠病毒,处处都有他的身影,且都冲在最前线。华山医院感染科,在他的带领下,连续九年,稳居中国感染病学科榜首。网上有一个医生排行榜,张文宏遥遥领先。在传染科的领域,想要做先进带头人,要有过硬的知识储备,更要有常人没有的勇气。这样的人,自然受百姓喜欢,同事敬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网上有一段 18 分钟的张文宏演讲视频,建议大家反复观看。演讲时的张文宏自信,幽默,侃侃而谈。超快的语速,代表他对所讲内容深谙于心。幽默通俗的表达,是他真的在意科普的意义。科普讲座的目的,不是秀专业,而是传递知识。许多平常听不懂的专业术语,他一说你就懂。譬如白肺,到底是什么?张文宏告诉你,正常人的肺拍片是黑色的,说明空气很多,大家可以呼吸。新冠患者的白肺,意味着失去呼吸功能。
他称自己的职业,是病毒猎手,别人追逐理想的时候,他们追逐现实。现实就是病毒每年都在变异,一直与我们同在。虽然不知道下一次全球大爆发是什么时候,但它一定会来。所以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他们说“我们只听到时钟的嘀嗒嘀嗒声,却从来不知道现在是几点。”幸好,虽然世界是不确定的,但是预防的措施是非常确定的。张文宏说,目前中国的医疗科技水平,已知病毒可在几小时内找到是哪一种,未知病毒也可以通过恢复序列,找到原型。
生活真的从来没有岁月静好,是无数个像张文宏这样的人,在为我们维护着,顶在我们的前面。像所有好医生一样,张文宏从不收红包,他说“不管红包多厚,我都不能毁掉医生的形象。”“病人的钱,应该都用在治疗上。”遇见特别困难的病人,他还倒贴钱,这在网上,患者之间,有口皆碑。所谓医者仁心,大概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