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集思广益

回到郡内的衙门,杨菀之立马起草了一份集贤令,自掏腰包垫了五百两白银,用作给治水能人的嘉奖。文府尹等人都啧啧称道杨菀之不愧是皇太女的养姐,一出手就是五百两。焚琴听时只是低头看了一眼自家大人穿了三年不舍得换的官靴,心想自家大人若是对自己也大方点就好了。

当年辛兆给杨菀之赏的金银,在云头村修书馆的时候杨菀之自掏腰包掏了一百两给云头村买书,现在又掏了五百两找人给绵州治水,这钱杨菀之是一分没花在自己身上。焚琴暗叹自家大人还是傻,她要是圣人,遇见这么傻的官,心里要乐开花了。

五百两白银对于人们的吸引力是巨大的,要知道,当年杨菀之在洛阳买的小破屋子也不过二百余两,五百两可以让一户农家人躺平半辈子了。一时间,雪花一样的信函递到了巴西郡的小山洞里。杨菀之最开始还会每一个都认真地看,可这些信函实在是太多了,有些写的很是无厘头。

比如这条:草民以为堰塞湖可以不必解决,如此大湖,可以养鱼、种菱藕……

再比如这条:草民建议填了种田。

又比如这条:这堰塞湖又有何难?使用硫磺伏火法,将堵塞的砂石土壤通通炸开便是!

还有来孔雀开屏试图相亲的:这位英明神武举世无双的大人,草民李四,今年二十四,身高六尺四,家有薄田三亩,尚未婚嫁……

也有虽然没有治水之法但想要入仕的:余少时好学,十三为秀才,通文识武,诗书俱佳……

杨菀之望着这些折子,脑瓜子嗡嗡地疼,坐在小山洞里一下一下地揪着头发。文府尹也是啧啧摇头:“唉,这五百两银子不会给不出去吧。”

他们想要的不是一个模棱两可的提要,而是一个细致的、能实施的方案。杨菀之头痛不已,最后文府尹差了一个识字的小吏和焚琴二人一起帮杨菀之先将这些信函筛选一遍,把那些一看就实施不了的否决掉,剩下来的再拿给杨菀之等人过目。而杨菀之则马不停蹄地带着工役去了昌明郡的郡城,清理废墟。

距离地动已经过去四个月,被埋在郡城下的死难者已经尽数化为白骨。一开始杨菀之还会觉得恐惧,等到看多了,也就麻木了。好在文府尹等人行动及时,将幸存的百姓都从城中迁走,因此没有导致瘟疫。杨菀之和一众工役都全副武装,工役们将整个郡城都清理一遍,在郡城西边挖了一个大坑,将这些死难者的尸骨就地掩埋。而杨菀之则在昌明郡原郡衙的遗址里翻找有用的资料,终于找到一张破破烂烂的昌明郡规划图。将图纸和如今的郡城遗址进行比较,标出郡城里受地动改变地貌的部分,杨菀之安排好工作,又匆匆忙忙赶回巴西郡。

此时,焚琴和小吏已经挑出了二十几份看着还有点想法的信函,递给杨菀之。

杨菀之和文府尹几人凑在一起,选定了几个方案。这些方案异曲同工,都是要开渠引流,其中还有一个提出可以将开渠法和伏火法相互结合,分步泄洪。这个提出分步泄洪的方案非常详细,方案的最后,还提到这个方案一定要他实地去勘踏,才能定下最终的实施方案。这个写了足足有六页的泄洪方案,给了三种不同的对策,可谓详实。杨菀之和文府尹二人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文府尹大赞:“杨大人,这林伍是人才啊!若是白身,让他来我绵州做水利司的司正!”

杨菀之看了一眼来信之人的自我介绍:“可惜了,这人是梓州盐亭的工曹,若是绵州下属的郡县,我们还有权力调人,隔了一个州,借用一下还行,要是调用的话,有的麻烦。”

“让他辞了官,再来我这边!州府司正不比他们地方的小工曹要好?傻子都知道怎么干!”文府尹铁了心想要挖梓州墙角。

锚定了人才,就是将这几人都叫到巴西郡来,实地勘探一番。这些人过来还有些日子,杨菀之也能喘口气,每日去看看堰塞湖的水位和堵塞物的状况,然后回到小山洞里制定昌明郡的重建方案,同时还要把控巴西郡绵州府城的重建情况。

柳梓唐从剑州姗姗来迟时,看到的就是这样的景象。

杨菀之盘腿坐在山洞里,对着昏黄的灯光拧眉看着营造司递来的图纸。她本就近视,这山洞里的光线算不得好,她只能弓着后背贴在图纸上。如今已是十月末,她身上披着一件厚披袄,从前栉风沐雨晒得黑漆漆的皮肤,在这巴蜀终日阴雨不见光的山洞里倒是养回来了一点,只是看着反而不如从前有精神。她提着朱笔在图纸上勾勾画画,一边问身边的工曹道:“洪工曹,你不觉得这昌明郡的衙门应该放在这处更合适些么?还有这书院,离闹市酒肆太近,向西移到这片居民区的西侧,和闹市隔开……”

柳梓唐在那静静地看了许久,觉得她就像是一幅画一样好看,又见她眼下泛着青黑,想来这一阵又不好好休息了。就在这时,绵州的司徒使唤他道:“柳大人,绵州的账册已经备好,麻烦您跟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