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前站

平原大时代 栋梁A 1781 字 2个月前

因此,朱立言自始至终都没有参与艾镇的工作。他在干另一件大事。在淮海市老城西南十三公里外的地方建设一座新城。

经济学博士出身的朱士言很会算经济账。

他刚到淮海市,首先把淮海市的经济底账翻了一遍,弄明白一个残酷的真相:如果不采取特别的非常政策,他这个市长的任期内,城市的经济很难有大的增长。

淮海等得起,他朱士言等不起。他远在京畿的老岳父很快就要退居二线。如果他这两年不在淮海市干出点成绩来,倔强的老头不会替他出头说话。真这样的话,他就不是来淮海过渡的了,可能要一辈子把根扎在这个出名但经济奇差的城市了。

想来想去,他这个市长把经济发展的重心放在了建设新城这个捷径上来。

建新城的诱惑太大了。

首先能很快的塑造出城市现代化的形象。在一片广阔的空白地理上,可以请规划师提出最完美的规划设想,打造出最完美的城市天际线。同时大片区开发建设可以很快拉动GDP增长。

能同时实现高大上的城市形象和城市治理政绩的要求的同时,实现城市开发低社会成本。一箭三雕的事,上哪里找去!

新城开发是实现政绩最快捷的通道,各级城市政府主导下的新区发展模式是高投入高产出的典范。

朱士言就选择了这条道。

新城选址决定新政成败,市长很重视,各类城市规划师大咖各显神通,给出了新城的发展发现。有人主张沿着欧亚大陆桥往东延伸,和郯邳县连成一片。有人主张往北发展,和西旺区连成一片。方案选址都科学道理。朱士言偏偏出人意料的选择了西南十三公里外的荒山野塘区。

当然坊间传闻市政府花钱请城市规划师做科学规划不过是个幌子,在市长心里他早就有个结论,那就是新城必须选在老城西南。不为别的,有香港的着名风水大师看过,淮海主官要想在仕途上一帆风顺,必须得补齐古淮海的风水局。

淮海市有大风水,整座城被绵延的低矮山脉围成一朵盛开的莲花。唯独西南缺一口。城中也遍布山头点点,宛如莲花的的花蕊。几乎每座花蕊都藏葬着王陵。

如果把市政府选在西南这个缺口上。就兜住了真个城的风水。

大风水,成就大事业,乘风而起是很自然的事。

当然朱士言对媒体可不是这么说的。

“淮海市现有城区是全省十几个省辖区中人口密度最大的一个,我们必须加快城市建设的进程,吸引更多的人口向城市转移,为淮海下一步的发展拉开架子,做好准备,这就是建设淮海新城的出发点和目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争取省政府立项是朱士言最近的主要工作之一。他带着市发改局、规划和国土局、建设局以众市局一把手省里西康宾馆驻点,迎接明天省政府常务会议召开。

如果淮海新区策划,能获得省政府的立项,列为公益性项目。就能够把上级下达的计划分配的土地指标划到新区使用,至少每年几万亩的土地指标是可以给新区使用的。而这些用地指标占的都是农地甚至农田,它们的征地成本相比于城市拆迁要低很多。

“同志们加把油,明天我们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省长的办公会,气氛一般都是很融洽的,田子方很讲究民主,什么事都是大家充分讨论后再做决议。

“士言同志,你们淮海市这次提了个大命题。我们得好好研究研究。建新城,现在好多城市都在搞,据听说都搞的不错,但太成功的还真没几个。

一是失地农民的再就业和生活保障问题一直都是个大课题,各地都在探索中,成果良莠不齐。

二是新城区离老城区较远,城市综合配套设施得从零到有建设一遍,投资巨大。虽然等短期带来GDP的增长,钱从哪来?我看主要还是享受政策给与的地租红利。郊区成片拿地成本低,对于城市开发者来说很划算。

说一千,道一万。最终还是靠房地产开发收益来补偿之前的各项投入。地价、房价太搞了,全体人民买单。大家都在说房地产是支柱产业,土地财政一吃就上瘾。

当然现阶段, 城市化需要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我田子方也不能提出反对意见。你们淮海市的土地财政依我现在的观察还没有什么新颖的地方。

人人都说土地财政仅仅是临时措施,各市却都越来越依赖土地财政。淮海市是工业品类城市。拥有包括装备制造、能源、化工、建材、食品、医药多个优势产业,吃土地财政要慎重。不能拣了芝麻丢了西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