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通告、告示已经张贴了两次,城里城外又是那么大的动静,为什么官府不敢动弹?

那还主要得益于景春熙手握的这方郡守府大印。这方大印不仅是权力的象征,更是官府行事的依据。没有它,任何命令都无法名正言顺地传达,任何行动都无法得到上级的认可和支持。

话说那两个狗官死后,县衙盖着大印的报告已经送到了郡守府。然而,郡守府却因为没有大印在手,不能把九江郡发生的事继续从官邮往上传。官邮严谨高效,任何文件若无大印,便如同无根之木。

所以,郡丞亲自出马,带了几个爪牙前往京城,逐级上奏。这一路上,郡丞想必是心惊胆战,既要担心自己的前程,又要担心九江郡的局势是否会因他的迟缓而生变。

而留守在家的郡尉大人,临危受命,自然是先明哲保身,万事只要不火烧屁股都只想拖着。

郡尉深知官场的险恶,知道此时任何轻举妄动都可能引火烧身。笑话,新的郡守老爷不到,何必那么卖力?做多错多,不做不错。

这不仅是他的处世哲学,也是官场中许多人的生存之道。

面对十几二十万生活热情高涨,但又对官府义愤填膺的百姓,他们哪里敢去质疑通告或是告示的真实性?百姓们的情绪如同一触即发的火药桶,稍有不慎便会引发不可收拾的后果。

反正看着告示的内容都是利国利民,深得民心的,传出去反倒是他们的功劳。

通告发出后,百姓们的生活逐渐恢复了秩序,街头巷尾充满了久违的烟火气。郡尉的心也因此安了不少。

他自己连门都不敢出,也只敢让衙差乔装打扮成百姓,对各条街道进行探访。看到外面没出大事,反而一副百姓安乐、国泰民安之景象,也乐得其成,依然关起衙门守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