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得饶人处且饶人,冤冤相报何时了,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奶奶也是长叹一声。
的确,这事的起因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可已经事情发生了,谁也没办法挽回。
只是赵老汉没有选择原谅,而是走了一条不怎么光彩的路,相当于自掘坟墓,弄的赵,李两家都家破人亡。
我和奶奶陪了赵家人一夜,第二天,按照奶奶算好的时辰,在村民的帮助下,请来了台拖拉机,拖着两口棺材向县里的火葬场驶去。
那拖拉机突突的轰鸣声,掩盖不了此时的悲凉,所有人的脸上神色都十分凝重,大家默默的注视着,直到拖拉机消失在视线中。
赵辉等男人跟着去了火葬场,我们都熬了一夜,神情疲惫。
便都找了地方休息,我本意是带着奶奶先回家的,可奶奶执意把赵家的事处理完了再走。
在村支书的带领下,我们来到团结村的墓地,帮赵家二老选好的下葬的地点,村支书便召集一群年轻力壮的男村民开始打井,这里所说的打井就是挖墓坑。
不得不说,这个时候的民风淳朴,村民们彼此之间都充满了真诚和善意,他们的生活简单而又幸福。
邻里之间,互帮互助成为了一种习惯,一家有难百家帮,大家都顶着骄阳似火的烈日,帮着赵家处理后事。
赵辉的妹妹,又带着着我们回到的家里,我们实在是困的不行,她便找了一间没有发生过事的房间,让我们三人休息一下。
实在是太困了,我,奶奶还有黄大妈,便和衣而睡,炎热的天气也挡不住我们的困意。
大约过了两个多小时,我听到了拖拉机的声音,知道两个老人已经火化好回来了,他们按照奶奶的嘱咐,在奶奶算好的下葬时辰前赶了回来。
在大伙的帮助下,两口棺木又被抬了下来,而我看到赵辉手里抱着两个布包,无疑这就是赵家二老的骨灰。
这个年代这一代虽然已经在政府的要求下实行了火葬,但本着入土为安的原则,还是习惯性的又把骨灰放到棺木里下葬。
不同的是,有些村民会选择买一个骨灰盒,把装着骨灰的骨灰盒装在棺材里一起下葬。
而赵家选择的另外一种方式,由请来的和尚一边念着经,一边把逝者的骨灰在棺材的底部撒成一个人形后,再盖棺钉钉。
这两种下葬方式,一直延续到多年以后。
等这一切做完后,又由村民组织的抬棺人,抬起棺材向刚好挖好坑的墓地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