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刘备传檄,君子行以大义

“若能助我解决青州的粮荒,今后应府君之事,便是我刘备之事。身虽千里,必当仗义前往!”

应珣心中触动。

如郑平所言,今年是青州干旱,又怎知来年、后年,兖州不会干旱?

今日不助青州解决粮荒,来年、后年,谁肯助兖州解决粮荒?

又见刘备许诺,应珣心中的那丝迟疑也消失了。

“刘府君弘毅宽厚,志在救民,真乃当世英雄!”应珣起身回礼道:“应珣不才,愿替刘府君劝说兄长。”

刘备大喜而笑:“能得应都尉承诺,我刘备,何其有幸!”

应珣没有在剧城逗留。

怀揣檄文,率兵返回奉高城。

这次救北海国,应珣感慨颇多。

不论是刘备、关羽,还是郑平、太史慈,亦或者孔融、孙邵等人,都让应珣感到这世间有豪迈英雄气的人不少。

尤其是刘备,明知道这十余万流民是个烫手的,但依然选择了用最艰难的方式去安置这十余万流民。

单是这份豪情,就足以令应珣钦佩了。

“没想到这世间,竟还有刘备这般人物!”

“兄长有知音了!”

很快。

郑平制定的方案有条不紊的开始执行。

城外。

刘备在关羽的护卫下,挨个儿的走访流民,嘘寒问暖,在流民中挑选出德高望重的,宣传安置流民的方案。

又征募了自愿者,负责替流民发放钱粮。

虽然刘备如今是平原相,位高权重,但刘备对待百姓,一向和颜悦色,不论是谈吐还是举止,都让这些流民感到很舒坦。

这种寻常人难有的人格魅力,在刘备身上达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刘府君,老朽也不是愚昧无知的,这可是十余万乡亲需要的粮食,真的能凑齐吗?”一个步履蹒跚的老者,颤颤巍巍的起身询问。

他已经两日没吃过饭了,一直都靠啃树皮草根续命。

如今听到刘备说,要管这十余万乡民的口粮,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个。

老者第一反应是刘备在这里胡吹大气。

十余万乡民的口粮,岂能轻易筹措?

因此,怀着一颗愤懑的心,老者向刘备提出了质问。

而周围的流民,似乎对这老者也颇为信任,纷纷聚在老者身边,狐疑的看向刘备。

“老丈!”刘备近前,扶着老者,让其坐下:“我知道你有怀疑,毕竟将这剧城搬空了,也最多让你们吃上一个月。”

“一个月之后,伱们又会继续挨冻受饿。”

“但我刘备,向来不轻易许诺。”

“剧城虽然粮食不够,但北海国有粮,北海国毗邻的郡县也有粮。”

“我已经跟孔相商议好了了,近日会游说整个北海国的富户,向他们借钱粮。”

“而高密县的康成先生,也会替我作保。”

“除此之外,我已经向毗邻郡县传送檄文,呼吁他们能将粮食贩卖至北海国。”

“我刘备能击破裹挟你们的黄巾贼,也笃信能助你们恢复家园。”

“虽然前途艰险,但我刘备愿跟诸位乡亲一起渡过眼前的难关!”

刘备眼神坚定,言辞恳切。

即便是心中有愤懑的老者,此时看向刘备的眼神,也少了质疑,多了惊讶。

“刘府君,这事对你有什么好处?”老者死死的盯着刘备。

刘备眼神一凛:“既然当了官,就要替乡民解决苦难,这是本职;若是只顾寻求好处,又何必当这官?”

“老丈,这天下间有凶恶贪婪之官,也有仁德清廉之官。”

“刘备不愿当那凶恶贪婪之官,只愿尽一份绵薄之力。”

“老丈的疑虑,我能理解,但君子论迹不论心。我刘备是什么样的人,请老丈和诸位乡亲静看!”

说完,刘备向老者深深一礼,退出了人群。

刘备一走,人群开始议论纷纷。

“高老,这刘备真的可信吗?我们可是有十余万人啊。”

“对啊,会不会又只是给我们几天口粮,然后让我们自生自灭?”

“哼!这群当官的有什么可信的?给几天口粮,就到处宣扬仁德,根本不管我们死活。”

“都是豺狼罢了。若真的关心我们,就应该让那些强征粮食的恶霸们将粮食还给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