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鲋之谏,深得兵家要义,可惜陈胜未能领悟。
此等教训,值得吾辈深思。”
李贤首先出列,躬身答道:“陛下所言极是。
昔陈胜之败,缘于自信过度,而忽视敌情,此乃兵家大忌。
臣以为,治国亦如行兵,当谨慎行事,方能稳守江山。”
彭时紧随其后,补充道:
“诚如汉高祖刘邦、三国诸葛丞相及后世英豪所评,智者之言,实为金玉良言。
吾等应时刻警醒,勿蹈前人覆辙。”
于谦语重心长地说:“陛下,陈胜、周文之败,确由轻敌所至。
然臣观章邯之举,临危受命,率罪犯之师,竟能大破强敌,可见用兵之道,贵在灵活多变,而非仅凭数量取胜。”
此时,王直沉吟片刻后发言:
“臣读史记,对司马迁评价陈胜一事印象深刻。
他说,‘轻敌者,必自食其果’,此言不仅适用于战场,更适于朝堂。
陛下英明,定能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避免重蹈覆辙。”
朱祁钰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目光如炬,直视群臣,语带深意地问道:
“诸位爱卿,想来对历史颇有研究,那么,太上皇土木堡之变,是否也如陈胜一般,因轻敌所致?”
殿内一时陷入沉默,官员们面面相觑,这问题直指核心,触及了朝堂上的一道敏感神经。
于谦率先打破沉默,躬身答道:“陛下,土木堡之变,实为复杂。
上皇亲征,虽有轻敌之嫌,但亦有朝中决策之失。
臣以为,此事不宜过于苛责,而应从中汲取教训,防患于未然。”
王文亦附和道:“诚如廷益所言,历史之事,难以一概而论。
我朝经历此变,更应明白,无论兵法还是治国,谨慎与谋略并重,方为上策。”
王直点头赞同:“陛下圣明,以史为鉴,知兴替。
土木堡之变,固然有轻敌之过,然我朝上下,亦从此事中成长,知兵事之不可轻忽,知决策之需谨慎。”
朱祁钰闻言,眼带嘲弄,目光在群臣之间流转,心中让太上皇死的念头更盛。
他面上不动声色,缓缓说道:“诸位爱卿所言,皆为肺腑之言。
历史之鉴,乃国之重器,吾等当从中汲取智慧,以免重蹈覆辙。
土木堡之变,乃国之痛,亦是警钟,提醒吾等,国之大事,需慎之又慎。”
他顿了顿,接着说:“然此前之议,重在迎回上皇。
诸位爱卿,吾等当以国之大义为重,放下过往,展望未来,团结一致,共谋大明之兴盛。”
众臣闻言,目光与相熟的痛苦快速交流一瞬,随后皆俯首称是,心中犹疑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