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秦始皇陵

贞观二年

历史的波澜,如同春日的微风,穿越时空,拂过众人心头。

李世民缓缓开口,语带沉思:“秦始皇英明神武,一统六国,功勋盖世。

然,识人之误,竟致赵高、李斯之辈,篡权乱政,终令大秦江山一夕倾覆。

此事,实为后世之镜,吾等不可不察。”

魏征,这位以直言着称的谏臣,沉声道:“陛下所言极是。

秦始皇之失,不在于其功业之不彰,而在于用人之不明。

赵高之奸,李斯之愚,皆因始皇未能深察人心。

扶苏虽仁,却未能识破奸佞,终致身死国灭。”

房玄龄点头附和:“魏公所言,正中要害。扶苏之死,实为国之大殇。

若扶苏能识奸佞,或能与蒙恬共谋良策,秦朝兴亡,或有不同。”

李世民目光深邃,似在思考:“扶苏之仁,乃其长。

然,仁而不智,则易为奸佞所乘。

扶苏面对赵高之计,未能详察,实为遗憾。”

长孙无忌亦参与讨论:“扶苏之仁,确为人称道。

然,面对乱世,仅仁德不足。

如陛下所言,智谋与仁德并重,方能稳国定邦。”

李世民颔首,目光转向窗外,似在遥想千古:

“扶苏若能结合仁德与智谋,或能识破赵高之计,稳住边疆,或许大秦历史,将改写。

然而,历史无如果,吾等只能以史为鉴,励精图治。”

魏征再次开口:“陛下,此事亦昭示后世,君主之明,不仅在于其功业,更在于识人用人之明。

赵高、李斯之流,若非始皇未能识破,焉能乱国?”

房玄龄补充道:“臣以为,扶苏之死,亦因蒙恬未能及时辨伪,虽欲救扶苏,却终未能挽回。

君臣之间,应相互信任,亦应相互制衡,方能避免奸佞之徒有机可乘。”

李世民深以为然,沉声道:“扶苏、蒙恬之事,实为后世警钟。

吾等治国,当以仁德为本,智谋为翼,君臣同心,方能长治久安。”

讨论至此,众臣皆有所悟,深知历史之鉴,不只在于回顾,更在于反思与前行。

在场之人,皆以李世民之言为戒,决心以实际行动,践行仁德与智谋并重的治国之道,以期大唐盛世,更胜前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