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宁二年
宋神宗赵顼听罢商鞅变法的历史,眉头微锁,目光深远,缓缓道:
“商鞅之变法,诚为强国之术,然其法之严苛,亦为后世所议。众卿,尔等以为如何?”
王安石神色肃然,沉声道:“陛下,臣以为商鞅变法,虽有其弊,然其效亦显。
秦国由此一跃成为霸主,终至六国一统。
臣之变法,亦欲效法商鞅,以强我大宋。”
苏轼轻轻摇头,言辞中肯:“王介甫,商鞅变法虽强兵富国,然其法之酷烈,亦伤民心。
臣以为,变法需循序渐进,以安民心为本。”
司马光面色庄重,缓缓开口:“陛下,臣曾读司马迁之言,其对商鞅之法颇有微词。
司马迁以为,商鞅虽强国,然其法太过严苛,失却仁政之本。
臣认为,变法固需,然不可失仁德。”
宋神宗赵顼点头,目光转向司马光:“司马卿,何以见得司马迁不喜商鞅变法?”
司马光恭敬答道:“陛下,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商君之法虽富国强兵,然其法酷烈,非王道也。
其又言,商鞅之为人,天资刻薄,其所为之事,多有不仁。
司马迁以此为鉴,告诫后人,治国需仁政,不可仅恃严法。”
王安石眉头微皱,沉声道:“司马卿,臣知仁政之重要,然臣以为,变法之初,需以严法立威,待根基稳固,再行仁政不迟。”
苏轼目光温和,缓缓言道:“王介甫,臣以为,仁政与严法,并非不可并行。变法需得民心,民心安,则国泰民安。”
司马光面容庄重地向赵顼一礼:
“陛下,臣之所以彼时反对变法,并非反对变革本身,实因臣担忧变法过急,未免有失周全。
商鞅之法虽强国一时,然其酷烈,终致秦速亡。
臣忧心,变法若未得民心,恐引动朝野不安,非国之福。
臣之反对,实为大宋之长治久安计。”
王安石回想起光幕之前的后世言论,最终躬身答道:
“臣知司马光之虑,实为国计民生虑。
臣变法之初,或许急躁,未周全考虑诸位同僚和百姓之感受。
臣之变法,定当更加审慎,力求仁政为先,法治为辅,以求大宋之长治久安。”
宋神宗赵顼点头赞许:“诸位所言,皆为治国良策。
司马卿,卿之反对,实为国计民生计。
王卿,卿之变法,当以司马卿之言为鉴,力求仁政为先,以求国泰民安。”